蛇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生物,但在我国神话体系中关于蛇的传说却并不少见。传说蛇能够活到五百岁,随后能够化身为蛟,这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在长江流域还发生过一起“走蛟”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古人认为蛇是有灵性的,特别是一些活了很多年头的大蛇。在传说中蛇的寿命没有极限,它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五百年之后就可以进化,成为一种能够兴风作浪的生物,也就是蛟龙。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炼,蛇就可以变成真正的龙。
当然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古人们之所以会认为蛇能够进化成龙,是因为蛇与龙的体型相似,所以便赋予了蛇类这种神秘色彩。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世上所有的物质都有寿命极限,哪怕是天空中的星辰也不例外。
蛇能够在五百年后进化成蛟,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蛇这种生物和地球上的其它物种一样,都有着自己的寿命极限,一般蛇的平均寿命在二十到三十年,一些小型的蛇类则更短,只有四五年的寿命。不同环境的蛇在寿命长短上也有区别,比如非洲草原上的蛇的寿命普遍较短,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它们的天敌很多。
但生活在东南亚丛林的缅甸蟒却能够寿终正寝,因为在当地丛林它们基本上找不到对手。缅甸蟒的体型很庞大,一般能够生长到五米左右。虽然缅甸蟒的捕食对象主要是松鼠之类的小动物,但一旦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也会袭击羚羊等大型哺乳动物。
事实上蛇类的寿命和其它同体型的物种差异不大,在动物园等生存条件优渥的地方的蛇类的寿命甚至更长,但也不可能达到传说中的五百年之久。虽然依据如今的科学知识,蛟龙这类神话生物早就被证明不存在,但在长江流域等地还是有不少村民表示自己见过所谓的“长江走蛟”。
古人因为缺乏足够的认知水平,在遭遇到无法阻挡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将这些灾害与传说中的生物相联系。在江河流域边生存的人一旦遇到巨大的水灾,都会认为这是蛟龙在江河中兴风作浪。因此在一些江南水乡的桥梁上都挂着宝剑,就是为了镇压生活在江河中的蛟龙。
当然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至于人们在江河中看到的所谓的“走蛟”,其实是河流里的大型鱼类靠近水面高速游动所泛起的波纹。长江里生活着体型庞大的淡水鱼,它们当中的一些个头甚至能够达到三四米长。
在古代捕捞技术低下的情况下,想要将这些大鱼打捞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他们很少有了解这些大鱼的真面目。而当这些大型鱼类在水中游动的时候,往往能够掀起巨大的波纹,这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就像是水中有什么神话生物在游动一般。
长江流域出现的天灾都是由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作为全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地区经常爆发水灾,可能是由于上游地区降水量过大所导致。但这一切和神话中的蛟龙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大自然里的正常现象而已。
人们之所以在长江流域中看到所谓的蛟龙,其实主要是心理作用所导致的。在认知水平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需要依靠神鬼之说来解释这些现象,以此来换取内心的平和。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并不罕见,对于自然的畏惧让他们更加愿意相信这是神灵所导致,自己可以依靠祈求神灵来获得平安。
当然古人对于自然的想象并不是什么坏事,正是因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才有了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时代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认知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也许在未来某天,那时候的人类也可能会对我们当今的某些发现进行修正,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的认知水平到达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越发清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世界展开探索,让我们自身的求知欲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而漫长的,但对于全人类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向这个社会索取了多少,而在于我们为这个社会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