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艾培 吴慧敏) 5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镇江的中交一公局港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开合模机器人、清模机器人、涂油机器人、收面机器人、重型AGV小车等智能化设备正在工人的辅助下高效有序作业。“通过持续提升工厂的数智化水平,对比传统生产模式,我们不仅实现产量增加至1.8倍,更是让产业工人整体劳动强度减少了60%,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中交一公局港发建科车间主任姚永庆说。
作为中交一公局集团在苏南区域布局的首个装配式产业基地,中交一公局港发建科聚焦“智能生产、数字管控”这一重点,以建设信息化平台、推广智能设备设施等手段,拉动提升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的数智化水平,同时在研发应用基础上进行成果总结,实现预制构件全过程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控,实现了降本、增安、提效三大目标。
同时,中交一公局港发建科秉承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水循环系统年节水3万吨,采用低压节能蒸汽发生器较传统锅炉年节约天然气126万立方米,积极推进年均发电量可达22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