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事关国之大计,事关民之安乐。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机遇”,以“全市一张图”为实践载体,以“全域数字化”为改革重心,建立信息资源数据为基础、场景应用为主导的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让城市更聪明,工业更智造,经济更智慧,治理更精细。
打开我市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轻点鼠标,105公里长的木兰溪全流域的干流流量、水深、水质等数据,实时动态显示在屏幕上。数字化赋能,为木兰溪治理安上“超级脑”。
全市6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21家陆域淡水养殖场、2859个入河排水口、20个海漂垃圾视频监控、52家废水工业企业在线监控数据,全部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不仅能实时监测,数据异常时会发出预警,还能云上远程巡查,就连海漂垃圾也可远距离全域观测、近距离识别,就像是人到了现场一样。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与海洋环境科一级主任科员蔡烁:通过莆田市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设立水环境质量、水环境监管调度模块,对地表水开展日常监管,实现对国、省控监测断面、小流域监测断面、入河入海排污口,规模化养殖场进行调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平台的使用和建设,为水环境数字化监管提供服务。
近年来,我市聚焦木兰溪治理过程中“水情不明、指令不畅”等痛点难点,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利用无人机、无人船,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智能感知体系,实现了对河道“四乱”,重点水域、敏感河段的自动监测,填补了木兰溪沿岸荔林监管漏洞。
木兰溪实现智慧治水是我市数字赋能破解发展堵点难点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试点,我市针对部门间应用割裂、封闭独立等问题,率先打造“全市一张图”工作模式,运用“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架构,以高精度天地图为统一底图,制定了14个技术标准规范,聚合各级各部门120多个信息系统,打破“业务烟囱”“信息孤岛”,实现部门系统共建共用共享。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原则,政务数据全下沉,为7个县(区)管委会、54个镇(街)、973个村(居)同步开发了逻辑子平台,并将原本沉淀的上级部门57亿条政务数据、11.2万路视频资源及418个应用场景,按照区划联动切分下沉到县区、镇街、村居,做到从基层干部到市领导都使用同一个平台,人手“一本数据账”,实现数据全域赋能、全局使用。
市数字办主任唐志芳:推进核心业务上图,图上办公,探索用图解决问题,大大提升部门履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群众和企业可以手机端或PC端反映服务诉求,由平台流转部门办理、反馈、评价、回访等,及时回应诉求,做到全程留痕,追溯可查。
数字赋能,为城市智慧治理按下快进键。目前我市已整合52个部门业务系统,融入约418个核心业务,发布6个应用专题及56个共享组件,赋能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安全生产、城市建设等。“一张图”平台,已成为全市经济运行数据“活词典”“百宝箱”,可动态感知经济运行态势,辅助决策施政,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9.1%,增长率全省排名第3。
得数字化者得先机。下一步,我市将借助“全市一张图”,深度拓展“数字+”场景,将更多的民生服务引入“智理”,释放更多的“数字红利”,让我们的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让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来源:莆田广播电视台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