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余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见证筑梦太空每一步
创始人
2024-06-12 09:02:21
0

央视网消息:从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首飞至今,20多年来,我国先后实施13次载人飞行任务,22名航天员逐梦苍穹,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再到长期在轨驻留,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参与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将祖国荣耀写满太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五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两年后的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这次任务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是我国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9月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4日,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次任务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刘洋成为我国首飞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6月20日,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这次任务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驾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11月1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这次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

航天员常态化在轨轮换 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2020年5月,长征5号B成功首飞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经过两年12次的飞行任务,4个航天员乘组太空接力,参与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目前中国航天员实现常态化在轨轮换,空间站开启常态化运营新阶段,正持续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在轨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出舱活动、舱外操作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此次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出舱活动、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

2022年6月5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驾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在轨期间完成了多次出舱任务和一次太空授课任务,还迎来了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完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建造等多项任务。

2022年11月29日,航天员费俊龙17年后重返太空,邓清明、张陆在追梦25年和12年后首次飞天,他们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首次太空会师,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2023年5月30日,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这是一个由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组成的全新阵容。3名航天员在轨期间进行了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完成了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领命出征。开启半年的太空出差任务。任务期间,乘组密切配合,完成我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以及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成功取回等多项科研任务后,于今年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年4月25日,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驾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乘组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等工作。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来源:央视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百镜出道,C位依旧:WAIC顶... 来源:雷科技 如果说 WAIC 2025 是今年 AI 硬件的「集体高考」,那 Rokid Glas...
韩媒:韩国扶持五大联合体开发“... 综合韩联社、《朝鲜日报》和《京乡新闻》等韩媒报道,韩国政府4日正式选定NAVER Cloud、Ups...
录取通知书的“飞驰”之路 7月盛夏,安徽省近50万封承载着无数学子青春梦想与家庭期盼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正从四面八方“飞驰”向它...
凡知智造取得恒温核酸扩增分析仪...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凡知智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离... [撒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人形机器人”也变的越来越成熟了,AI的加持也让这些机器人变的更加智...
当AI化身“全能助手”,人类的... 正在屏幕前玩手机的你 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遇到不懂的问题 第一反应不是翻书思考 而是脱口而出“嘿 ...
珠海创信电子取得电路板用锡膏检...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创信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路板用...
NBN Co转投亚马逊柯伊伯计... 来源:C114通信网 C114讯 北京时间8月6日晚间消息(蒋均牧)NBN Co与亚马逊达成协议,通...
石景山这家医院药品有了“电子身... “窗口不用一盒盒扫码吗?取药几乎不用排队,这速度真给力!”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诊药房,刚取到药的患者...
电力数据“会说话” 点亮智慧新...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经济参考报》8月6日刊发记者邓林如采写的文章《电力数据“...
国能新疆红沙泉二号矿实现纯电无... 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以下简称“红二矿”),58台无人驾驶矿卡正高效运转,其中...
普天科技:致力数据治理领域打造... 金融界8月6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普天科技提问:公司相关产品或技术有哪些能为人工智能赋能?谢谢...
DeepMind发布Genie... 来源:至顶网 尽管目前还没有人找到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赚钱的可靠方法,但这并没有阻止Google D...
【喜讯】骨三科陈美玲在全国竞赛... 8月2日,在全国首届护理AI创新应用技能挑战赛决赛中,我院骨三科陈美玲的作品《创新聚力赋能发展——A...
微信内存一下就少了10G上热搜... 站长之家(ChinaZ.com)8月6日 消息:今日,微博热搜榜上#微信内存一下子就少了10G#的话...
我是宁波技能冠军④丨这些技能高... 前言 从工业设备控制(PLC)、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等“硬核”制造能力,到人工智能训练、网络安全等高科...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 山东蓄力打... 中新网济南8月6日电 (记者 沙见龙)“这项体系如同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央厨房’,能根据不同行业的差异...
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他们... 科学之光照亮人类未来。6日,备受关注的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这个夏天,“高冷”的基础研究再次变得...
为什么CA需要有《电子认证服务... 来源:SSL_SecureSocketLayer 1. CA是什么?—— 数字世界的「信任基石」 C...
2025 年 2 款华为会议记... 现在远程会议越来越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能快速整理会议记录的工具。我作为科技产品体验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