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第22个乌鲁木齐市科普活动月,连日来,高新区(新市区)各单位开展了形式新颖的科普活动,以更加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内容,让人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科普讲座进校园 点亮学生科技梦
近日,高新区(新市区)科协邀请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章在乌鲁木齐市第72中学和第77中学开展了以“有数量才有力量,团结协作涌现智慧——趣谈无人机‘蜂群’作战”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讲座上,任章教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从自然界中的生物集群现象说起,介绍了如何从生物集群到无人机“蜂群”、“蜂群”是怎样协同作战的、怎么对付“蜂群”作战等内容,为莘莘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任章教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教授勉励青少年要好好学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学生们纷纷表示,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自己对科学的热情。
2、科普活动进社区 普及知识“零距离”
近日,自治区纤维检测中心组织长春中路街道万盛社区青少年儿童、辖区居民、志愿者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大家可以通过看色泽、摸弹性、观外表等方式来鉴别棉胎质量好坏。”“婴幼儿服装,最好选择全部或大部分为天然纤维的产品,尽量选择浅色、小图案的服装……”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了中心发展历程、中心检验检测能力、服务监管等基本情况,并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纱线室、化学检验室、纤维含量室、恒温室等实验室,讲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棉胎被褥、纺织服装标识标签,普及洗涤和选购纺织纤维制品的基本知识。
居民王琰说:“不仅了解了服装的流程,还知道了选择家庭纤维用品时要关注纤维成分,一定要选择标签齐全、正规厂家的放心产品。”
3、科普润童心 护航助成长
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近日,北京路街道呈祥社区组织青少年儿童及家长前往科技馆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小直升飞机、磁力小汽车、消失的影子……活动中,孩子们耐心听着讲解员对展品原理的讲解,亲自动手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随后,还开展了“科普互动问答”知识竞赛、“科技为民服务”、少年儿童科学知识探究等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成为科学的传播者。
科普宣传活动,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接下来,呈祥社区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4、非遗在指尖 纸浆绘画卷
纸浆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类似于彩泥画,就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工艺美术作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技艺纸浆画的相关知识和创作过程,感受非遗之美,近日,喀什东路街道五建社区开展非遗纸浆画体验活动。
志愿者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纸浆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纸浆填绘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经过一上午的努力,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纸浆画作品陆续完成。孩子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孩子们的脸上纷纷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小朋友李雨涵说:“将废弃的纸张转化为美丽的艺术品真的很有成就感,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5、非遗科普进社区 文化惠民润心田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非遗文化,近日,喀什东路街道乌东站社区开展了以“感受非遗文化,川剧变脸进社区”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变、变、变……”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川剧变脸大师穿着多彩的战袍闪亮登场。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时变换各种人物面具,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一会儿黑脸,让现场的观众目不暇接,引来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热闹的氛围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即兴演奏、唱歌、跳舞等节目接连不断,气氛一片欢乐。
“大家在一起近距离观看川剧变脸,了解川剧变脸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真的很开心。”居民张宏说。
6、保护知识产权 你我共同参与
近日,南纬路街道北二路社区在铁路公园为居民群众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大家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观念。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回答咨询等方式和群众积极互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过往居民讲解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分类以及特点,还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居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居民李瑞甲说:“今天的宣讲让我认识到知识产权与我们百姓之间的紧密联系,今后要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智慧和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