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灵魂:科学与玄学的边界
创始人
2024-01-08 14:35:56
0

原标题:量子灵魂:科学与玄学的边界

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和终结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我们是否有灵魂?灵魂是什么?灵魂在死亡后会去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哲学家、宗教家和科学家。在科学领域,有一位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他不仅对黑洞理论有着重大的贡献,还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人的灵魂是一种量子形态,可以在死亡后返回宇宙。他就是罗杰·彭罗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本文将介绍彭罗斯的量子灵魂理论,以及它与其他关于灵魂的科学研究的异同。

很多人可能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生命结束后,人的意识到底会发生什么?生命结束是否意味着一切的终结?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呢?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它们涉及到科学和玄学的边界。科学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而玄学是基于信仰和感受的。但有些时候,科学和玄学之间也会有一些交集和碰撞,比如说,关于灵魂的研究。

说起灵魂,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生命?什么才能称为生命? 宇宙诞生的137亿年岁月里,其中诞生了各种事物,其中比较复杂神秘的莫过于生命。那么什么是生命呢?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生命是指一种能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来完成自己的生长、繁衍、新陈代谢等生物功能,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应激反应的个体。

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的事物包括生命也都是由各种物质构成。在很多人看来,生命就是由微观的细胞,DNA等构成。但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生命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意识。

意识到底是什么?它跟暗物质一样,是目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东西。任何生命都有一定的意识,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也不管是简单的生命体,比如细菌病毒等,还是人类这样的高级生命体,它们都有意识的存在,只不过意识的强弱不同。植物、细菌等生命体的意识是非常弱的,而复杂的动物意识就比较强,像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生命体,意识更是神秘而复杂。人类作为地球唯一的高等智慧生命,意识也是最强大的,同时人类的意识还有更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秘密。

生命体可以说是由可见的物质加上不可见的神秘意识组成的一个组合,比如人类就是由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身体加上看不见的神秘意识组成的智慧生命。任何的生命的形体都无法逃避一个基本法则,那就是生老病死。即使是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生命体,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一步步走向衰老。那么,当人类的身体停止运转时,意识会怎样呢?它会随着身体一起消亡,还是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呢?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灵魂的科学假说,也就是彭罗斯的量子灵魂理论。

罗杰·彭罗斯,英国数学物理学家,是剑桥大学的博士,也是牛津大学的名誉教授。彭罗斯是霍金的好友,他提出了一个叫做“奇点”的概念,这是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限大的点,通过计算得出,巨大恒星坍缩时就会形成奇点,也就是黑洞。而霍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或许我们这个宇宙,就是源自于这么一个奇点。这个理论被称为是“彭罗斯定理”。也正是因为这个发现,让彭罗斯获得了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随后,他更是提出了一个科学界禁忌的话题,他认为,人的灵魂会以量子形态继续存在,在生命陨落后,灵魂会离开人体,重新返回宇宙。

1989年,彭罗斯创作了一部名为《皇帝新脑》的书籍,他在书中提出,现在的人工智能不管如何先进,在有一点上,永远也比不上一个普通人类,这一点就是直觉,也可以理解为是灵魂,或者说意识。按照彭罗斯的说法,人工智能都是逻辑运算,永远也摆脱不了它机械化的特点,但意识这种东西,只能在量子系统中存在。

那么,人类是怎么产生意识的呢?彭罗斯的答案是,在人的大脑之中,有许多处于纠缠态的电子,这些电子每坍塌一次,人就会产生各种思维和思想,因为这些电子不断的坍塌,而又不断的纠缠,这才产生了所谓的灵魂或意识。

听到这里还算是比较科学,但接下来他提出的理论,和对灵魂的阐述,却充满了一股玄学的味道。他说,一个生命在陨落后,灵魂不会因此消失,它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而且它们会离开身体,重新返回宇宙。这样的解释,与神话概念中的灵魂极为相似。

再通俗点来说,就是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宇宙。按照这个说法来看,我们这个宇宙突然就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如果灵魂不灭,那它会去到哪里呢?在了解彭罗斯的观点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历代科学家和现代科学界,到底会如何解释灵魂?

最早关于灵魂的科学研究,就是灵魂称重实验,在1901年,曾有一位叫做邓肯·麦克杜格尔的外科医生,对灵魂进行了称重实验,因为此前有人提出,人在死亡后,灵魂会离开肉体,那么通过测量生前与死后的体重变化,能不能找到灵魂的重量呢?根据这一假设,邓肯利用外科医生的身份,找到了一些自愿参加实验的病人,在他们生命临近结束之际,会被放在一张特制的病床上,病床下方搭载一种特殊的测量机器。实验开始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其中一位实验者的体重,在死亡的一瞬间,突然下降了21克,他认为这个就是灵魂的重量。

不过可惜的是,后续几位实验者的体重,都出现了多次变化,就是在脑死亡之后,体重依旧在持续下降,尤其是第五位实验者,死亡之后体重下降了73克左右,但把实验者搬离病床之后,这个数值依旧稳定了15分钟。这个听起来有些诡异,是测量仪器出现了问题吗?他也说不清楚。此后他还对动物进行过测量,结果他惊奇的发现,狗在死亡后,体重完全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得出结论,只有人存在灵魂,动物并没有灵魂,人体灵魂的重量大约有21克。

到了1907年,纽约时报公布了麦克杜格尔的实验,在引起哗然的同时,也遭到了诸多学者的抨击,因为这个实验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实验数据,存在着一些漏洞,有学者认为,人在死亡的一瞬间,体温会突然升高,这时随着汗液的渗出,就会导致体重突然出现一个差值,而狗之所以没有出现变化,是因为它没有能排汗的汗腺。

此后可能是不甘的缘故,麦克杜格尔又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放弃了灵魂称重实验,打算用特殊的光线,拍摄灵魂出窍的画面,如果人在死亡时,灵魂真的会离开肉体,那么能不能够通过特别的方式来拍摄灵魂呢?此后他又尝试用X射线,来拍摄灵魂离体时的场景,但可惜的是,一直到去世也没有什么成果。直到1939年,苏联技师克里安和妻子,延续了他的实验,想要拍摄生物能场技术,并将其命名为克里安照相法,此后西欧科学家克罗特科夫,又改进了克里安照相法,在1997年,克罗特科夫找来了摄影记者,针对濒死的病人进行了一次拍摄实验,根据对比他发现,人在死亡过程中,有一部分蓝色粒子会逐渐离开人体,他认为这种蓝色就是灵魂。

不过很快克罗特科夫猜想也得到了质疑,因为本身“克里安照相法”就存在漏洞,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蓝色很有可能只是人体流失的水分和热量。一直到今天,几乎所有关于寻找灵魂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所以众多科学家认为,灵魂或意识,并不能单独存在,例如,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克里克,也曾研究过意识,他认为意识存在于神经细胞之中,是人类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截至目前为止,这也是医学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难道人在死亡后,意识就真的彻底消失了吗?就没有科学家再次挑战灵魂这个难题吗?还有一个,现在仍在研究的,就是濒死体验,而彭罗斯爵士的理念,就与这个濒死体验有关。

研究灵魂,总归还是研究生死的话题,所以有一部分科学家就提出了“濒死体验”。什么是濒死体验呢?就是从一个人在遭到重创并送到医院后,一直到抢救成功之前,这段昏迷的时间,就被称为是濒死期,科学家通过大量采访濒死的病人发现,这些人在这段昏迷的时间里,会出现很多奇幻且类似的经历,这个就是濒死体验。比如说,他们能感觉到意识离开身体,能够回顾自己的人生,有的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已经去世的亲人,比较奇怪的就是,他们几乎都有灵魂出体的经历。那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些来自于天南海北的病人,为什么会有相似的体验呢?他们这些体验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一直是濒死体验研究的一大难题。

那彭罗斯是如何解释的呢?彭罗斯提出,人类濒死体验,相当于大脑中量子计算机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也就是说,他认为灵魂是一种量子物质,这种物质在离开人体后,就会返回到宇宙当中。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个还要从量子力学开始说起。

在量子力学中,有个叫做叠加态的概念,就是指一个微观量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这个量子的状态,与我们的意识就十分相似,那么,意识,或者说灵魂,会不会也是这种量子状态呢?在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叫做“微管”的结构,这种结构广泛的分布在大脑的神经元当中,就像是电线一样,而这种结构,就具有量子叠加态一样的性质,也就是说,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还有一半,在宇宙之中的某个角落。后来彭罗斯也介入了这项研究,并与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和麻醉学系教授哈梅罗夫,共同提出了“调节-坍塌”模型,用来解释意识的量子机制。

“调节-坍塌”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意识是由大脑中的微管产生的,微管中的量子态会不断地调节和坍塌,每一次坍塌都会产生一个意识的瞬间,而这些意识的瞬间,就构成了我们的思维和感受。当人类的身体死亡时,微管中的量子态不会消失,而是会以一种更加纯净的形式,离开大脑,进入宇宙的量子场中,这就是灵魂的不灭。彭罗斯和哈梅罗夫认为,这种理论可以解释濒死体验中的一些现象,比如灵魂出窍、生命回顾、与亡者相见等,因为这些都是量子态在坍塌时产生的意识的投影。

彭罗斯的量子灵魂理论是一种尝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灵魂的存在的理论,它基于量子力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但也受到了玄学的影响。这一理论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也存在很多的争议和困难,尤其是如何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目前,关于灵魂的科学研究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许,灵魂的本质是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只能用信仰和感受来体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荣耀400系列开启全渠道预约 ... 【CNMO科技消息】5月14日,荣耀官方宣布荣耀400系列正式开启全渠道预约,并公布了新机的外观设计...
送AI上太空 我国成功发射太空... 送AI上太空 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5月14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
海格通信:多款产品已在无人机/... 金融界5月1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海格通信提问:公司的北斗导航产品,低轨卫星通信产品,无线通...
1.8万块英伟达顶级芯片,藏不... 英伟达,又谈了成一笔巨额生意——这次是和沙特!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13日在沙特首都...
重庆芯联申请半导体结构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栅极...
原创 小... 小米Civi4Pro延续了Civi系列标志性的轻薄设计理念,机身厚度仅7.45mm,重量控制在179...
浙江双新取得电杆吊运装置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双新预构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杆...
中建海峡研发的“闽智建”平台亮... 近期,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厦门工博会)在厦门国际博览...
新型合成小分子可“精准杀伤”癌... 新华社巴黎5月13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在官网介绍,该中心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设计并...
新媒体通江 大平台达海 2025海峡两岸新媒体产业发展研讨会1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台湾网发)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科技引...
发布六大新品! 国轩高科202... 国轩高科2025全球科技大会将于5月16日至17日在安徽合肥国轩高科包河总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这...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 徐艳梅 曾利军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5月14日12时12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共论产业发展!2025青岛市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4日讯 今天,2025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搜索帝国的AI战争:谷歌的焦虑... 曾几何时,“谷歌一下”几乎成为搜索互联网的代名词,这家诞生于一间车库的公司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在“发现”中筑基,于“创造”中...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其本质在于“发现规律—创造应用—反哺认知”的辩证运动。这一过程既遵...
联发科与一加合作,首发旗舰芯片... 2025 年 5 月 14 日,一加联合联发科技举办了主题为“芯旗舰新上限”的游戏战略沟通会。会上,...
AMD 推出面向中小企业新型服... AMD今天(5 月 13 日)宣布推出其 Zen 5 Epyc 服务器处理器的入门级版本,目标客户为...
跨越数字鸿沟 中国电信架起城乡...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今年5·17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
佛山市新基德电子厂取得零序互感...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新基德电子厂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零序...
海航技术机务人以匠心筑牢航空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工装,穿梭于机场的各个角落,在机库的炽热中、在停机坪的喧嚣里、在喷漆机库的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