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李和英)5月29日至31日,第十七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零售商业智能设备及商品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召开,大会及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投资人等业界精英,共同探讨零售业的发展与创新。
高端对话环节。(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当天大会的高端对话环节,司南创新研究院院长王立勇、砂之船集团广州项目总经理周丽霞、康盈红莓(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MO麦苗、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邹东生等嘉宾围绕“反向消费—价值反哺,还是反噬?”的主题进行探讨。
“反向消费与其说是一种价值的反哺,我更认为是商业发展由里及外的自驱升级。”周丽霞结合自身企业经营过程作分享时表示,近几年,中国的实体零售业受到较大冲击,存在一定的上升压力,但公司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
“从某种领域来说,消费者趋于理性是反向消费规模化、主流化的一种呈现。实际上,消费者不会通过提高自己购买成本获取更高价值的商品,但可以为高品质的商品和产品去付出成本。这些现象说明消费出现了理性增长和改变的态势。”周丽霞说。
今年以来,反向消费备受业界关注。消费者愿意选择那些低碳、绿色、循环的商品和服务,比如共享经济、以租代买、二手交易等,开始从追求物质到追求精神上的转变。
邹东生在发言中表示,主打打折、低价的拼多多2023年的营收是2476亿元,同比增长90%。二手市场的闲鱼、转转这两个App服务商占二手市场的97.6%份额。其中,闲鱼今年1月闲置交易App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9.1%,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二手商品。同时,去年 “6·18”期间小红书热议话题也有110篇文章探讨反向消费,均为反向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有的数据都说明,不管大家接不接受反向消费,它已经来了,而且呈现出很多变化,这也是一种正向生活。”邹东生认为,去年年底军大衣比羽绒服更“香”也是因为消费者对羽绒服涨价形成了一种逆反心态。通过互联网平台的链接与互动,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对驱动消费市场持续焕发活力和生机。
每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背后都蕴藏着市场的危与机。传统打卡式、走流量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机遇。
作为新品牌企业的康盈红莓(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MO麦苗认为,品牌商品如果得不到消费者认可,那就只是一个商标;如果白牌能得到认可、渗透率高,消费者愿意购买,那就自然变成了品牌。品牌的发展能够呈现出行业发展趋势及人心所向的势能,企业需做好承载流量盘子的准备。
“建立品牌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爬坡的阶段,生产环节、商贸流通、配套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各处的补给点,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让品牌安全抵达目的地。”麦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