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6年,AI等所消耗电力或达2022年的两倍
创始人
2024-05-28 20:40:57
0

科技公司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将人工智能带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已经接管了搜索引擎,谷歌和 OpenAI 近日宣布的新虚拟助理,让这个世界与电影《她》(在很多方面)惊人地相似。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世界,我对这项技术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有很多疑问。

你可能已经看到一些新闻宣称,人工智能的用电量与小国家一样多,它将让我们重新启用化石燃料,而且它已经给电网带来了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有多担心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在某些任务中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有一些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它们生成图像所需的能量与给手机充电一样多。

在 2023 年 12 月的一篇报道中,我同事采访的研究人员表示,用 Stable Diffusion XL 这样的模型创建 1000 张图像,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着燃油汽车行驶六公里左右。

尽管生成图像的能耗很引人注目,但也有很多人工智能任务不需要那么多能量。例如,创建图像的能耗是生成文本的数千倍。

使用一个针对特定任务量身定制的较小模型,而不是一个庞大的、通用的生成模型,效率可能会高出几十倍。无论如何,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需要能量,而我们正在大量使用它们。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 2026 年,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消耗的电力可能会达到 2022 年的两倍。这些技术加起来约占 2022 年全球电力需求的 2%。

请注意,这些数字不仅仅是针对人工智能的,所以要确定人工智能的具体比例很难。当你看到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的预测时,请记住这一点。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取决于部署增加的速度和运算过程的效率等因素。到 2026 年,该行业可能至少需要约 160 太瓦时的额外电力。

如果往大了预测,这个数字可能高达 590 太瓦时。正如报告所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加密货币加在一起可能会给全球电力需求增加“至少一个瑞典(的用电量),甚至是一个德国”。

国际能源署预计,在同一时期全球总的电力需求将增加约 3500 太瓦时,因此,尽管运算需求肯定是需求紧张的一部分,但远不是全部。

例如,与欧盟的数据中心相比,电动汽车和工业部门都将是更大的电力需求增长来源。

尽管如此,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阻碍它们的气候目标。四年前,微软承诺在 2030 年左右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零(甚至更低)。

但该公司最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其排放量仍在上升,一些高管指出人工智能是一个原因。

“2020 年,我们推出了我们所谓的‘碳登月计划’。那是在人工智能爆炸之前。”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告诉媒体。

(来源:STEPHANIE ARNETT/MITTR | ENVATO)

不过,我发现有趣的是,导致微软排放量上升的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至少在纸面上是这样。

该公司已达成协议,并购买可再生能源信用,以便用可再生能源能够满足其所有功能(包括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

相反,基础设施的增长可能会加剧排放量的上升。据报道,微软计划在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斥资 500 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以满足对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

建造这些数据中心需要碳密集型材料,比如钢铁和水泥,当然还有芯片。

在对人工智能能源需求的恐慌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背景是,尽管这项技术是新的,但这种担忧并不是。

1999 年的估算表明,信息技术已经占美国电力需求的 13%,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可能在十年内消耗掉一半的电网容量。

最终这并没有发生,即使在当时,计算实际上也占到了电力需求的 3% 左右。

我们将不得不等待,看看关于人工智能能源需求的“世界末日般的”预测是否会成真。不过,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只是一个更大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最终,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在某些方面与电动汽车、热泵或工业的需求增长没有什么不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满足这一需求。

如果我们建造更多的化石燃料工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这将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利用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作为催化剂,更加努力地向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能源倾斜,并推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缓慢地让电网更加清洁,即使人工智能继续扩大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凯茜·克龙哈特(Casey Crownhart),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气候记者,专注于可再生能源、交通以及技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她还曾是一名自由科学和环境记者,为 Popular Science 和 Atlas Obscura 等媒体撰稿。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她是一名材料科学的研究员。

支持:Ren

运营/排版:何晨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微信更新多项功能:支付遗失提醒... 8月1日,据悉,微信迎来功能更新,其中“微信支付遗失提醒”功能引发关注。用户在商家消费后若遗落物品,...
VLA模型崛起 汽车行业迎智驾... 纵观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显著提升了智能辅助驾驶的感知性能。从卷积神经网络(...
“小而美”闯世界:龙江三企的全... 一把音色纯正的吉他、一台精准高效的制药设备、一根品质卓越的铅笔芯。“小而美”的特色产品,如何闯世界?...
上海秀白取得光谱合成装置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秀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谱...
上海:加速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探... 钛媒体App 8月1日消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算力浦江”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打造“科普体验+模拟飞行”立体...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8月1日,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启智・启航:立巢航空博物馆研学之旅”在立巢航空博...
腾讯算法大赛正式开赛,超840... 腾讯广告算法大赛于8月1日正式开赛,共吸引8400余名学生组成2800多支战队参加,创下历史新高。参...
英伟达AI芯片信任危机升级,技... 来源:AI透视镜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以下是关于“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事件的核心分...
高效管理XGP订阅:禁用自动续... Microsoft的Xbox Game Pass(XGP)订阅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海量优质游戏的畅玩体验...
浙江晟霖益嘉申请高温反应设备专...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晟霖益嘉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高温...
【甘泉美文斋第671期】魏新怀...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在辛勤劳作中,不断探寻自然的奥秘,同时也不断积累提升着自身...
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 8月1日,“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国际创新园举行。会议由青岛市海...
万联易达全产业大模型:重塑产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型算法模型的广泛应用,社会各界对未来社会的图景充满了无限遐想。AI大模型的持续进...
欧圣电气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欧圣电气(30118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不... Arm终于还是下决心亲自造芯了。日前Arm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在路透社的采访中表示,Arm公司已完成...
赓续红色血脉 共筑法治初心 赓续红色血脉 共筑法治初心 丰台区司法局组织“八一”主题党日活动 致敬最可爱的人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
不写论文也能毕业?她用“1微米...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位论文 2025年的毕业季 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茜 提交的 是一份...
因天气原因 SpaceX升空前...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
中国科大研发出新型介电薄膜 本网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
复宏汉霖:汉斯状在印度获批上市...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日前,记者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获悉,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