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AI客服,
利用智能语音等技术服务用户,
一定程度实现了服务的标准、便捷,
节约了人力成本。
而与此同时,不少用户发现,
一些智能客服不智能,
识别不了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
一些商家用上AI客服就没了人工客服,
AI客服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拦路虎”。
态度虽好但……答非所问
“我想在朋友生日当天再送货,
可以帮忙联系快递员吗?”
“不好意思,
不确定您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帮我备注‘两天后再配送’吗?”
“亲,这个问题难倒我了。”
“我需要人工客服。”
“人工客服忙,智能客服为您服务,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
民小生了解到,最近几年,AI客服几乎成了电商平台标配。
但很多消费者对其观感并不佳。在沟通过程中,AI客服要么使用固定话术、给你来一篇语音播报“小作文”;要么你问鸡它回鸭,给你一连串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答案。一段“对话”下来,结果很可能是任凭你在这边无能狂怒、气得跳脚,对方依然情绪稳定、波澜不惊。
最可恨的是,你甚至连火都没处撒,因为对面听不懂人话,压根就“不是人”。
△图源:“青春深圳”微信公众号
技术虽好,绝非万能
AI客服的好,大家当然清楚:对消费者来说,24小时在岗、随时响应、处理程序性事务快捷高效;对企业和商家来说,成本低、功能全、管理起来还不费事。然而就当前而言,AI客服还远未达到人工客服能够撒手不管的程度。
尤其是,那些需要提供更多情绪价值的服务,AI很多时候不仅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我觉得被AI客服接待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这也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声。可见,AI虽好,却也并非万能,在应用中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商家关键还是要区分场景、因地制宜。
如何更好应用智能技术?
在多大程度上应用智能技术
《2023中国智能客服市场报告》提到,现阶段智能客服问题解决程度有限,受认可度略低于人工客服,距离真正智能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表明,在当下,无论AI客服多么受企业欢迎,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客服。因而在让人工客服更加主动介入售后、处理AI客服无法完成的消费者诉求、为消费者提供“一键转人工”等方面,企业还需完善相关人员配备、处理流程。
新技术赋能治理与服务的同时,永远不要忽视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最真实的需求。
有关部门也应针对企业客服AI化现象,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标准,加强对AI客服的监管和管理,避免企业利用AI客服逃避责任和义务。
必须要正视,AI客服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一劳永逸,不能只考虑成本和效率,更不能忽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加强对AI客服的监管和管理,同时保证人工客服数量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真正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如此,AI客服方能让消费者和企业都受益。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广州日报、红星新闻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