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保护不能过度依赖“卫星执法” | 新京报社论
创始人
2024-01-08 13:24:41
0

原标题:农田保护不能过度依赖“卫星执法”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2023年12月6日,施工人员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图/新华社

“只要从天上看到变绿了,应付了卫星就行”。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利用卫星技术手段,持续开展土地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简称“卫片”)执法检查,督促各地对问题图斑开展排查整治,有效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卫片执法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精准之处,且“卫星视角”盲区容易为局部整改、虚假整改提供空间。

刚刚结束的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耕地问题做出重要指示: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在外部形势波谲云诡,国际农产品市场频繁波动的当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保护耕地、强化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反复强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自然资源部门依靠卫星图斑比对执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的确有效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但在地方执行层面,还需警惕过度依靠卫星图斑进行机械执法。

比如报道中提到的,有村民的窑洞顶、荒山荒坡、闲置宅基地被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被执法部门进行罚款和强制要求整改。而一些真正违法的图斑,却能通过各种变通手段应付来自卫星视角的检查,进而让整改流于形式,以致出现局部整改甚至虚假整改的情况。

而为了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国家出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的政策。但一些地方出于利益考虑,则利用卫星图斑机械执法的漏洞,大量制造不能利用的假耕地。

比如,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时,为了追求卫星上拍出来的补充耕地面积增加,甚至将补充耕地的坡地梯台间的田埂进行破坏,只为了符合投影宽度小于1米算耕地的要求。至于新增补充耕地有没有机耕道、有没有排水沟、农户能不能用、会不会被冲毁,这些问题却不在考虑范围内。

可见,上述做法不仅不能保护耕地,在各级财政紧张的当下还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应。

对此,还需加强执法的实效性。对新增补充耕地在卫星图斑比对的基础上,加强耕地质量的实地验收。建议让农业农村部门、耕地最终经营主体参与方案论证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新增耕地可以高效使用,避免造成财政资金浪费。

还有一些地方,错误地将荒山荒坡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但执法部门依然按照卫星地图进行比对和机械执法,要求将荒坡改为耕地。这不仅让这些荒山荒坡失去了种植林果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比较优势,使得当地农户彻底失去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能,还让这些强行改成的耕地,也难以种植粮食作物而最终抛荒。

事实上,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在解读2023年卫片执法工作时就明确指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只能将卫片执法图斑作为发现违法行为的线索,所有违法问题必须经严格规范的调查取证后,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绝不能将卫片执法图斑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但实际情况中,仍存在多重梗阻。报道中,多名乡镇干部表示,发现图斑有问题要想勘误,需要一级一级往上反映,程序走下来至少要90天。而在现实中,如果在一定时限内无法按卫星结果恢复土地性质,上级就会对下级进行严厉问责。

因此,为了避免机械执法,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对用途认定错误或不精准的图斑,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及时进行动态纠正,对存在争议的违法情况在没调查清楚事实之前,不宜简单粗暴向下传导压力。

另一方面,对真正违法的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而非简单依赖图斑比对,有关部门不妨加强实地调查力度,避免一些违法地块通过盖绿色塑料布、种临时绿植式的假整改蒙混过关。这对于及时堵上利用卫星图斑机械执法的漏洞,十分必要。

而这,也是各方形成合力,牢牢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的应有之义。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OpenAI推ChatGPT深...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OpenAI宣布ChatGPT 正式推出首个“深度研究连接器”(Deep R...
智能煤矿的数字化转型:鹏飞集团... 山西鹏飞集团,作为山西省首屈一指的大型民营企业,其业务版图横跨煤炭、焦炭、化工等多个重工业领域,年营...
为何中国对顶尖数学家越来越有吸... 香港《南华早报》5月13日文章,原题:莫毅明:为什么中国对顶尖数学家越来越有吸引力 副题:香港大学学...
具身智能开源生态加速“长起来”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5月14日刊发记者吴蔚、张漫子采写的文章《...
微分智飞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加速... 每经AI快讯,近日,微分智飞(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分智飞”)在一个月内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
文化顶流+科创新势力,第二十一... 汇“顶流” 强“交易” 重“科技” 22-26日一起来逛展 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展示 4000多个投...
驻马店惠耳听力中华路店分享:助... 目前助听器市场还是比较杂乱的,价格从几百到上万的都有,很多小白会陷入选择困难:是省点钱好,还是直接一...
未来智能AI耳机亮相,解码AI... 5月13日,在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家们联袂呈现的《匈牙利舞曲》中,未来智能最新推出的两款AI会议耳机iF...
毫米级手术革命:自适应机器人如...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后疫情时代,医疗自动化设备和方案作为一...
宇瞳光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宇瞳光学(3007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功率器件框架窄边印刷,搭配芯上... 近期,我国三家企业在12英寸SiC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山东力冠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天津科技创新迅猛!坐拥优越资源... 天津在科技创新领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与巨大潜能,近些年发展态势迅猛,并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卓越的成就...
厦门CNC复杂曲面加工在医疗设... 这是(xmGS201509)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精确度和复杂性是设计...
国补价 3499 元的魅族 2... 在昨天刚落下帷幕的魅族新机发布会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魅族 21 Pro Flyme 钛好用版短...
我省多地进行人工增雨 □ 本报记者 张 宣 近日,为有效缓解旱情,我省南京、镇江、无锡、苏州、扬州、盐城等多地接连发布人工...
贵州科筑创品取得摆式摩擦系数测...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贵州科筑创品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稳...   新华社福州5月14日电(记者张华迎、周义)5月14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
浙江华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浙江华业(30161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华为Pura 80镜头膜遭曝 ... 华为Pura 80的工程机镜头膜图片遭曝,华为Pura 80继续使用了三角形DECO造型,但镜头区域...
小米申请推理大模型MiMo商标... 【CNMO科技消息】近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了多个“XIAOMI MIMO”商标,这些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