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吗?神舟十七号舱外航天服上,竟然有王亚平,刘洋名字
创始人
2024-01-08 13:20:04
0

原标题:为了节约吗?神舟十七号舱外航天服上,竟然有王亚平,刘洋名字

这是为了节约吗?让不少人都意外,在我国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进行“舱外航天服”准备的时候,居然舱外航天服上出现了王亚平,刘洋的名字,这是什么情况?

中国舱外航天服如此节约吗?连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都要用同一身航天服,这是什么情况?

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误会”,当然,我国舱外航天服的造价也不低,用的次数可以说也是有限,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执行中国空间站最难任务

的确,我国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虽然是“首次”出舱,但是在第一次出舱活动之中,任务都是“极其艰巨”的,而且对航天员来说,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此前从未执行过的任务,都要在这一次任务之中“体现”出现。

而它的难度就是我国没有执行过,也不知道具体面对太空环境之下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所以,这对航天员来说是“考验”。

当然,我国这一次任务从航天员的名单上来看,应该是进行了特殊性的处理,毕竟在航天员的分配上,我国都是执行的“三位航天员驾驶员”,所以,这在我国执行空间站任务以来,也是罕见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中国空间站太阳翼被撞击,在修复过程之中也是难,因为太阳翼的构造非常特殊,比如较为柔软等问题,都是在修复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

那很多人可能会问了,中国空间站太阳翼被撞击,是没有考虑到该问题吗?其实并不是,太阳翼在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两大因素,即尺寸和可靠性,而随着对太阳翼的研究突破,这些问题都全面解决了。

通过采用复合材料吊杆的结构,实现了刚性比较好,能够承受动态环境、振动以及碎片或微流星体碰撞,为长时间任务提供了可靠性。

只是,这并不是说做到了就能够确保“万无一失”,没有100%的肯定性,而且有时间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被撞击了也完全正常。

同时,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不仅是中国空间站的太阳翼被撞击,国际空间站也是如此。所以,此前看到不少朋友说,似乎没有听到国际空间站被撞击的情况,这是误解,是你不清楚。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国际空间站不仅是太阳翼被撞击,机械臂,载人飞船等都遭遇过撞击。

所以,只能期待未来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随着太空垃圾的不断增加,要想彻底避开这些问题,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只能在未来材料上想办法,因为太空垃圾随着人类不断进行航天发射,还在爆发式的增长。

所以,只会变得更多,不会变得更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看未来有没有办法解决太空垃圾吧。然后就回到航天服上。

为了节约吗?神舟十七号舱外航天服上:有王亚平,刘洋名字

的确,在我国公布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整理舱外航天服的时候,画面之中显示出了刘洋,王亚平的名字,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那就是我国没有航天服了吗?为什么还要使用王亚平,刘洋穿过的航天服,这使用的次数是不是有点多?首先需要说明一点就是,舱外航天服是“极其珍贵”,也是对中国航天技术的一种考验,因为舱外航天员的运用是要考验外界环境。

太空中的辐射、高能粒子、高温、低温以及其他宇宙射线等等问题,都是舱外航天服的设计要求,并且是——要非常精密设计界,同样,也因为外界复杂的环境,使得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严重受限。

但是,并不是说我国舱外航天服使用一次就结束了,这也不是说为了节约,毕竟航天员在舱外活动,如果能够做到每一位航天员穿一套,那肯定是非常不错的。但它的设计费用高,难度大等问题。

所以,一套舱外航天服需要用几次,但也可以做到对航天员的安全保障,也不是说次数用多了,就无法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这不要想太多。

按照中国舱外航天服的情况来看,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其造价虽然高达3000多万,但只能重复5次舱外活动,每次只能支持4个小时的时间,换句话说,差不多20个小时之后,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就无法使用了。

而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虽然经过了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使得它的造价在3000万人民币的基础上,重复使用次数提高到15次,每次工作时间提高到8小时左右。

所以,我国在舱外航天服上的使用能力问题上,还在进一步的提升之中,也不是为了节约而转变的,同样的造价,制造出了更好的航天服,那也是不一样的体现。

只是总的来说,它的使用寿命仍然非常有限,还需要我国未来进一步提升。

看到了吗?神舟十七号舱外航天服上,竟然有王亚平,刘洋名字,其实就是跟我国升级的航天服有关,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是为了节约,它依然可以做到航天员的安全保障问题。

未来舱外航天服发展方向

舱外航天服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航天发展目标,并且在实力上必须要有所提升才行,未来的舱外航天服,我国的设计思路是模块化、轻量化、多用途一体化设计。

例如在实现复杂环境一体化防护、功能模块化的互换性、外部接口的兼容性等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舱外航天服的自身重量,提高其灵活性与机动性,以充分适应不同探测任务下,各种人机配套模式的使用需求。

当然,其实说到舱外航天服,可能更加需要提升我国在舱外机械化的利用,毕竟航天员不出舱是最好的,能够通过智能化解决,那都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未来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也还要进一步提升。但真的要彻底解决不出舱,这个可能不大,因为机械化也是存在“限制性”,并不是说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发现”中筑基,于“创造”中...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其本质在于“发现规律—创造应用—反哺认知”的辩证运动。这一过程既遵...
联发科与一加合作,首发旗舰芯片... 2025 年 5 月 14 日,一加联合联发科技举办了主题为“芯旗舰新上限”的游戏战略沟通会。会上,...
AMD 推出面向中小企业新型服... AMD今天(5 月 13 日)宣布推出其 Zen 5 Epyc 服务器处理器的入门级版本,目标客户为...
跨越数字鸿沟 中国电信架起城乡...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今年5·17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
佛山市新基德电子厂取得零序互感...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新基德电子厂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零序...
海航技术机务人以匠心筑牢航空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工装,穿梭于机场的各个角落,在机库的炽热中、在停机坪的喧嚣里、在喷漆机库的精细...
电信星卡各套餐对比,哪一款性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流量和通话需求成为用户选择手机卡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电信推出的“星卡”系列套餐...
我国又一新型火箭发动机完成首次...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了解到,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近日完成首次整机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江苏凯德亚取得墙面机器人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凯德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崇州号” 卫星随全球首个太空...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
科大讯飞,研发还要投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2024年和2025年,科大讯飞在经营上依旧保持着“快”和“慢”的...
山东同筑取得电气传感器安装设备...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同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微软关停Skype 国外网友们... “ 又是一桩买来毁掉的故事 ” 。 “ 真正的好东西消失了 ”。 “ 一个时代终结了,难以置信 ”。...
华为Pura 80再曝,外观不... 目前,华为已经官方宣布将在5月19日带来新品发布活动,正式推出全新的华为nova14系列、首款鸿蒙电...
济宁市5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好品...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孙灵猛 通讯员 许文 王众)日前,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公布,共100家企业...
原创 骁... iQOO官方近日正式宣布,全新旗舰机型iQOO Neo10 Pro+将于5月20日19:00正式发布...
裕明鑫科技取得航空连接器专利,...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4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裕明鑫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
抢先看!2025年智能手表横评... 在科技的浪潮以汹涌之势奔腾向前的2025年,我们正目睹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技术变革,它们如同璀璨星...
荣耀400 Pro真机首曝:荣... 快科技5月14日消息,博主旺仔百事通晒出了荣耀400 Pro的真机照,两款手机分别是揽月银和海风蓝配...
“赛道开创者”讯飞AI会议耳机... 无线耳机的下一个十年,还能怎么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耳机市场规模已突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