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要看比亚迪眼色行事?
创始人
2024-05-07 08:21:25
0

原标题:华为小米要看比亚迪眼色行事?

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大部分是比亚迪产的你敢信?

据中新经纬等媒体报道,2023年比亚迪的代工业务营收高达1500亿元,华为和小米的手机大部分都是由比亚迪代工,比亚迪几乎成为新一代“代工之王”。

国内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有很多,王传福算是最特别的一个,他是众多新能源车企创始人中为数不多的电池领域科班出身,尽管他一度登顶中国首富,但现实中却是一个异常低调的人。

相比那些超级富豪,王传福算是一个地道的草根出身,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农民家庭,王传福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一名技术出众的木匠,尽管很努力,却只能解决温饱,王父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竭尽全力供养孩子们读书,在他的严格要求下,王传福从小就努力学习,想用知识改变命运。但在王传福13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失去顶梁柱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在王传福中考那一年,母亲也因病去世,王传福成了“孤儿”。

好在哥哥王传方并未放弃王传福的学业,王传方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供王传福读书。在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关怀下,王传福的学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在看到嫂子王秀娟为了自己的10元生活费挨家挨户去借时,更让他有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哥嫂的感恩,高中三年来王传福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但贫困的家庭再无力负担,为了王传福的梦想,嫂嫂又一次倾囊相助,变卖掉了所有的嫁妆,哥哥也变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为了更好地照顾王传福,王传方拖家带口到王传福读书的城市谋生,这让王传福对哥嫂一直心怀感激。

在王传福创立比亚迪之后,王传方一直是默默支持弟弟王传福的人,在王传福功成名就后,并未忘记哥嫂,王传方不仅担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后勤处总经理、第二十二事业部总经理,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职务,两家还相邻而居。正是哥嫂对王传福学业和事业的无私支持才让王传福问鼎首富宝座,并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最佳CEO。

在去年遭遇巴菲特减持后,比亚迪的股价一度大幅下跌,进入2024年,比亚迪的股价回升明显。截至4月29日收盘,比亚迪股价221.38元/股,年内涨幅达15%,6445亿元的总市值依然是国内车企之最,股东人均持股金额126.9万元,同样为A股前列。

代工业务,比亚迪的发家之本

代工业务是比亚迪的早期业务之一,尽管比亚迪的起家是依靠电池,并以电池业务在2002年7月登陆港交所,创下了当时H股中最高发行价记录,募资16.5亿元。有了资本的加持,王传福不再只局限于电池领域,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此时的王传福已经意识到电池制造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市面上已经有100多家公司参与竞争,其电池业务将遭遇天花板,于是王传福把募集来的资金用于造车和手机零部件代工两个业务的开展。

作为手机电池供应商,王传福在为手机厂商提供手机电池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电池和手机塑胶壳搭配存在色差和喷漆等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非技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一体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年比亚迪就成立了注塑厂,在募资后又立即投产了两条生产彩色STN-LCD(LCD的一种变体)生产线,利用手机电池的客户资源积累,王传福在2023年初进入代工领域顺理成章,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老牌手机厂商都是比亚迪的大客户。

随着手机行业竞争的加剧,质量和交付时间成为手机厂商制胜的关键要素,一站式代工备受青睐,而比亚迪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可以为客户提供手机设计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就此,比亚迪终于脱颖而出,手机代工业务也成为比亚迪重要的营收构成。2006年,比亚迪总营收129亿元,净利润14.28亿元,手机代工业务贡献了51亿元营收和9亿元净利润,占比分别为40%和63%,代工业务竟然是比亚迪最赚钱的业务。

2006年到2009年,手机代工业务在比亚迪的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且每年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同比增长30%,营收达119亿元,2009年增至144亿元,同比增长21%。电池此前一直是比亚迪最成熟的业务,在此期间却惨遭下滑,2008年下滑了13%,营收仅为62亿元,几乎是手机代工业务的一半,2009年该业务再次下滑34%,营收仅为41亿元,不足手机代工业务的三分之一。

据《环球网资讯》披露,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皓宇27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透露,比亚迪不仅仅是车企,还为华为、小米提供代工,90%的华为手机是比亚迪代工生产,包括苹果的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很多电子元器件都是比亚迪生产,比亚迪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代工厂,该板块一年创造营收1500亿元左右,该项业务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爆火在总营收中的比例日益下滑,但依然占25%(以1500亿元计算),可见代工业务对比亚迪的重要性。

代工之王将易主

提及手机代工,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富士康和最近接连从富士康口中抢食的立讯精密,富士康曾经是国内第一大手机代工厂,但因为富士康和苹果“背刺”华为,以至于网传华为中断和富士康的业务合作。

华为方面一直辟谣称消息不实,但富士康因此事件确实市场份额开始走低,尽管在2019年的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上,富士康还获得了华为金牌供应商称号,《证券时报》也曾在2023年9月报道称“实地探访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招募培训中心,发现富士康给华为手机代工的FIH部门招聘情况火热,临时工时薪一度高达26元/小时。”也只能证明华为Mate60系列并不是跟富士康毫无关系,并未断绝合作关系,而王传福也多次公开表示华为手机大部分由比亚迪制造,说明比亚迪在代工业务上逐渐蚕食富士康的优势。

一直靠吃苹果红利的富士康,却遭遇苹果的“抛弃”,苹果如今正将代工订单分散到多个篮子里,比如iPhone14代工厂商变成了富士康+立讯精密,立讯精密虎口夺食,抢下富士康30%的份额。iPhone15的生产中,苹果继续使用该策略,代工厂变为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三家,其中立讯精密和和硕两家占比达42%,富士康的份额缩减至58%。更让富士康第一代工厂受损的是苹果将果链外移到印度,印度塔塔集团成为果链新宠,富士康能分到的份额越来越低,未来可能会更低。

财报显示2023年,富士康营收4763亿元,同比下滑6.94%,净利润210.4亿元,同比增长4.82%,自2020年后首次营收下滑,但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的毛利率一直偏低,目前只有6%左右。截至4月29日收盘,富士康总市值为4871亿元。

立讯精密作为国内代工后起之秀,2023年增速也明显放缓,2023年立讯精密总营收2319亿元,同比增长8.35%,而此前三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7.96%、66.43%和39.03%,8.35%的营收增速创下立讯精密2010年上市以来最低增速。2023年立讯精密净利润为109.5亿元,同比增长19.53%,相比2022年29.60%的增幅,同样放缓,创下除2021年-2.14%、2016年7.23%以及2012年的2.30%的增幅之外历史第四低。

立讯精密的毛利率持续下滑,或也是导致其股价一直下跌的原因之一。2014年至2023年,立讯精密毛利率分别为23.29%、22.88%、21.5%、20%、21.05%、19.91%、18.09%、12.28%、12.19%和11.58%,2023年的毛利率不足2014年的一半。毛利率持续下滑,让立讯精密的股价较为萎靡,截至4月29日收盘,立讯精密总市值为2141亿元。

立讯精密尽管现在已经开始布局多元化,比如2022年2月,立讯精密注资100.54亿元获得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开始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从2022年开始,立讯精密就频频爆出进入新造车的序列,尤其是和奇瑞汽车的频繁接触合作,进军新能源造车领域几乎已成定局,但现阶段手机代工业务依然是立讯精密最主要的营收构成,2022年立讯精密对苹果的销售额高达1140.56亿,占2022年总营收比例的74.09%,财报没有披露代工业务占公司的营收比例,以苹果一家代工计算就已经接近三分之二。

通过和两大代工厂营收和总市值的对比,比亚迪的毛利率遥遥领先,目前,比亚迪在单一代工业务上目前尚无碾压优势,但总市值上远超富士康和立讯精密,在华为手机业务恢复和赶超的情况下,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或将迅猛发展,新的代工之王有望产生。

代工业务仍有进步空间

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的营收真的有1500亿元?BT财经查阅比亚迪的财报发现,如果按业务分类,汽车业务依然是重要组成。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营收4834.53亿元,同比增长48.9%,占总营收的80.27%,2022年汽车业务营收占比为76.6%,提升了3.7个百分点。手机代工业务营收1185.3亿元,占总营收的19.68%,其他业务营收占比为0.05%。

据《中新经纬》报道比亚迪方面透露的手机代工业务营收约1500亿元,财报披露的相关业务为1185.3亿元,两者差距约315亿元。虽然差距不是很大,但明显比亚迪在手机代工业务营收上仍有进步空间。

比亚迪汽车业务营收占比越来越高,也带动了比亚迪整体毛利率的提升。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高达23.02%,同比提升了2.63个百分点,为国内车企最高,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7.05%,下滑了9.1个百分点,蔚来、小鹏,理想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汽车业务超高的毛利率让比亚迪在2023年整体毛利率提升3.17个百分点,20.21%的毛利率也创下比亚迪历史第二新高,仅次于2016年的20.36%。

值得肯定的是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增长较大,2023年研发费用达395.7亿元,同比增长112.15%,超出特斯拉的研发费用百亿元。2023年蔚来、小鹏和理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4.3亿元、52.8亿元和105.9亿元,三家造车新势力研发费用之和为293亿元,和比亚迪的研发费用相比还有102.7亿元的差距。

在2023年汽车销量达302万辆,首次进入全球十大车企的比亚迪,在2024年定下汽车销量增长20%的目标任务,也就是说比亚迪今年的销售目标为362万辆。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62.63万辆,仅完成目标的17.3%,后面三个季度的销售压力不小。不过3月比亚迪的销售开始回暖,累计销量达到了302459辆,同比增长46%。

进入2024年,比亚迪的股价回升明显,这和2023年的出色业绩表现有直接关系,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的业绩表现同样亮眼,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1249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11%。在汽车业务稳步提升,手机代工业务大有抢占代工“新王”趋势的情况下,王传福的野心逐渐显露,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王传福重回首富的希望大增。未来王传福是否能如愿再登首富宝座,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 者 | 梦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发证券AI创新再落子 推出“... 本报讯 (记者昌校宇)近日,广发证券以AI和大模型技术为核心,在广发易淘金App中创新推出“ETF大...
上亿元投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何... 来源:第一财经网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到底有多少是“手搓”的? 7月23日,在2025年工业具身...
腾讯AI IDE发布!四大智能... 智东西AI前瞻(公众号: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AI前瞻7月2...
OpenAI与甲骨文强强联手,...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大进展,OpenAI与甲骨文公司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计划,旨在美国增设4.5千...
苏州够硬核! 转自:苏州发布 盛夏时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分组在量子...
外媒曝光苹果AI开源计划失败内...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23日消息,据外媒最新披露,苹果公司内部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开源策略爆...
人工智能发现黄石火山隐藏地震,... 黄石公园,美国首个国家公园,也是热门同名剧集的灵感来源,其地下至今仍涌动着地球最活跃的火山地震网络之...
安徽新南港取得能避免安全气囊布...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新南港汽车智能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餐厨垃圾处理“西安方案”走向全... 王树众(右一)与团队成员围绕亚临界水热处理装置的流程优化展开研讨。(首席记者 吕聪 摄) 王树众教...
大疆迎来强劲对手!影石创新宣布... 7月23日,影石创新(Insta360)正式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
我省首单“TIR+冷链”俄罗斯... 本报讯(记者桑蕾)近日,一辆承载着19吨俄罗斯冷冻鸡爪的TIR国际公路运输专用冷藏车,从俄罗斯车里雅...
小米16首发!曝高通骁龙8 E... 快科技7月23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高通骁龙8 Elite 2的CPU频率比前代更高。 已知高...
全球首款枕式梦境调控设备、AI... 广东省智能院与燧人医疗将发布全球首款枕式梦境调控设备 7月27日,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简称:...
广州:培育孵化一批智能体育、虚... 每经AI快讯,7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
中策橡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策橡胶(60304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影石布局无人机市场,消息称拟推...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影石创新(影石 Insta360)今天宣布进入无人机市场,据界面新闻...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推进... 为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北京...
金顺玻璃取得保温隔热型夹胶玻璃...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市金顺玻璃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保温...
经典科普IP《十万个为什么》拥... 作为创刊逾六十载的经典科普IP,《十万个为什么》曾启蒙了数以亿计的读者,为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