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够硬核!
创始人
2025-07-23 20:22:05
0

转自:苏州发布

盛夏时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分组在量子计算机实验样机上进行100+比特量子芯片的指标测试和性能优化。理论上,量子计算机的算力规模随着量子比特的增长呈现指数型增长,能够解决部分传统计算难以解决的问题。

“依托苏州扎实的工业和制造基础,量子芯片制造基准试验线正加紧建设,旨在实现自主可控的量子芯片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主任陆军介绍。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的成果转化,是苏州科技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苏州锚定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的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和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下游携手,构筑创新联合体

2025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殳凹教授、王亚星教授的研究成果“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榜上有名。“我们提出了一种锕系微型核电池架构,将传统微型核电池的衰变能转化效率提升了8000倍。这个项目能顺利推进,离不开江苏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有力支撑,也得益于苏州和苏州大学得天独厚的科创沃土。”王殳凹说。

苏州精心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矩阵,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是矩阵中的核心力量,在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关键环节,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苏州超算中心、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实现了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成为科技转化、产业跃升的坚实底座。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测试。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供图

走进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西斌向记者介绍,前不久,他们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8毫米大视场双光子显微镜。这里搭建了包括设计、加工、测试等功能的工程化平台,组建近百人的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面向社会开放,为医疗器械科技成果的放大实验和工程化提供技术保障,助力产业“攀高向新”。

上下游企业如何携手攻关“卡脖子”难题?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关键工艺环节验证的国产化装备联盟顺势而生。走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40多家产学研单位的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协同工作。“这是‘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工艺创新联合体’,拥有覆盖材料生长、光刻、镀膜、刻蚀、晶圆检测、封装等全流程的50多套国产装备。”该中心副主任徐科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2021年获批建设以来,中心累计申请核心发明专利260余项,技术转化周期缩短40%,成功突破6英寸氮化镓材料、高质量氮化镓同质外延等关键瓶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4年,苏州首次设置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支持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建设研究院、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来到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其投资2亿元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刚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公司总经理卡斯滕·克内尔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不仅规模全球领先,更成为全球的技术标杆。我们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入,目标是实现产品深度本土化。”据悉,今年一季度苏州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8.25亿美元,增长21.9%。

通过创新实施聚焦细分领域、梳理关键技术清单、遴选龙头企业、联合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站、打造终端产品等机制,苏州已成功组建235个创新联合体,800余项联合攻关任务正加速推进。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说,截至今年6月,苏州已集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人才产业融合,迸发强大创新力

“当前,我们致力于整合苏州大学有关医学、药学等交叉学科及交叉领域,融合生物医药创新资源,主动寻求融入苏州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向记者介绍,“苏州将生物医药定为‘一号产业’,这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背后是城市发展产业的魄力与决心。”

2021年,詹启敏回到母校苏州大学,出任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团队聚焦“分子变异驱动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领域重大科学和临床问题的攻关。近日,该团队与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围绕发现的潜在药物靶点,创新药物研发进入先导化合物筛选阶段。

“一个顶尖团队能够带动一个产业,吸引更多同领域或上下游人才集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迁。”苏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在金鸡湖畔如期举行,这一招才引智的平台持续吸引海内外人才携带项目纷至沓来。球管是CT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被誉为CT“心脏”。“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团队全方位了解到苏州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配套等细节,2021年,我们决定落户昆山,开启CT球管国产化替代的创业之路。”昆山市“头雁人才”邹博士回忆道。经过多年研发攻关,2024年,公司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CT高端球管上市,在与国外产品具有同等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约30%的价格。截至2024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累计吸引超4万名海内外人才参与。

科创项目起步阶段普遍面临资金难题。7月10日,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前者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精准助力领军人才、初创企业等;后者专注于服务‘链主级’项目,助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苏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产业、人才融为一体,让传统产业也迸发出强大的创新力。成立国家博士后工作站,邀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进站”,与研发团队合作攻关,是永卓控股有限公司寻求技术突破的重要举措。

在永卓控股旗下的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的李博士快步走进办公室,拿出检测报告,上面显示锻件可探测缺陷率大幅下降。李博士告诉记者,他与研发人员一同研发出钢渣吸附、流场优化、夹杂物改性等控制钢坯中杂质的方法,使合格率显著提高。目前,永卓控股累计拥有授权专利超千项,在传统钢铁产业蹚出了一条锻造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永卓控股钢铁技术人员正开展理化检测分析。黄智强摄/光明图片

产学研对接,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4年11月,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以下简称“分中心”)的助力下,苏州缘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医科大学签订“右崁醇酯相关创新药物”等3项专利的转让协议,合同金额达5000万元。

“分中心‘先使用、后付费’机制对项目推进的帮助很大。在新药上市时,药企无需一次性付清专利费用,而是按比例进行阶段性支付或延期支付,有效减轻了药企的成本压力,提升其合作意愿。”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主任李飞说。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链条长、周期长、融资难的共性问题,分中心构建“需求驱动—成果溯源—转化孵化—加速壮大”的转化体系,设立2亿元概念验证基金,出台全国首个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专属保险产品“园研保”,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兜底”。

概念验证是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也是推动早期科技成果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阶段的关键驱动环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同萃科创概念验证中心执行主任程倩向记者介绍,中心创新“静态验证+动态验证”双轮驱动模式,为项目打造高效转化路径。以破解高端医疗导管“卡脖子”难题的聂建团队项目为例,2024年4月,中心联合专家通过技术验证与市场可行性研究锁定临床需求与技术缺口,有效避免了“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性;6月起,中心以“深度合伙人”策划布局了5项核心专利构筑技术壁垒,链接头部企业联合中试提升转化效率等。截至2025年6月,该项目已完成3个高规格产品系列的验证与工艺优化,与70余家客户达成合作,预计首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技术经理人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红娘”,他们以专业能力破解产学研合作难题,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中汽—清华技术转移(苏州)中心”负责人、苏州市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导师赵峰带领团队累计对接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促成了40余项产学研合作,成功推动了20多个创业项目在苏州孵化落地。

苏州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从初级班、高级班到最近的领航班,苏州已构建了完备的技术经理人培育理论体系。”赵峰告诉记者。据悉,2025年3月,《苏州市技术经理人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该计划提出3年培养技术经理人5000人以上,建成实训基地20个,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300亿元。

一系列政策推动下,苏州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上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苏州集聚了生物医药产业企业4200多家,其中730家规上企业产值超24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10.1%,占全省、全国生物医药规上产值分别为43%、6%,产值规模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景。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供图

面向未来,苏州将继续以教育之基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技之翼驱动产业跃升,以人才之本汇聚发展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苏州智慧”和“苏州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方...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 颠覆性技术方向储备...
Meta创建超级智能实验室 来源:滚动播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胡定坤)今年6月底,美国Met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
《明末:渊虚之羽》硬件评测:能... 继《黑神话:悟空》后的又一款国产买断制单人动作冒险类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已于7月24日登录PC、P...
【活动回顾】探索植物奥秘:小小... S UM XIUMI 探索植物奥秘:小小探险家的 科普之旅 2025 MER 今夏,“小科豆找密码”...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今日...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今天(23日)在上海开幕,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参...
星星云官方:流畅、便宜好用且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云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新宠。尤其是星星云官方推出的云手机,以其流畅、便宜好用...
专家评中国移动十项承诺 呼声所...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年7月,中国移动以一场主题为“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的发布会震动通信业...
白宫可以嘴硬,但发射架从不说谎 作者 | 白玉京 马斯克一手把特朗普扶上总统宝座,随后上演了一幕渣男与怨妇的戏码。比马斯克打算成立美...
我国上半年5G用户净增超1亿户... C114讯 7月23日消息(颜翊)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移...
高通SM8850s芯片由三星2...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天在微博透露,高通的 SM8850s 芯片目前...
六大创新实验室落户上海,德国莱... 在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与体验经济深度交织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与消费行为。作...
原创 千... 金刚品质遇上旗舰影像 当大多数千元机还在用塑料机身时,Redmi Note 14直接祭出了「金刚骨...
程庄煤矿:给电气设备防暑降温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晋能控股集团阳泉燕龛公司所在地区进入传统三伏天,持续高温天气致使空压机房环境温...
腾讯:灰度测试的微信对讲功能已... 7月23日,据澎湃新闻,腾讯客服称,实时对讲功能已下线,暂无重新上线计划。 7月12日,微信团队向部...
让人工智能长出“手”和“脚”,... 大模型后又迎智能体,人工智能发展持续推进。 在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智能体发展成为讨论焦点。多家...
数字浪潮中的中国乡村:一场“逆... 在许多国家,“数字鸿沟”依然是城乡差异的代名词。然而在中国,数字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乡村延伸。...
固态电池板块7月23日跌0.4... 证券之星消息,7月23日固态电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49%,金龙羽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58...
周鸿祎“剧透”360智能体规划...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7月23日,在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期间,360集团创始人...
哈雷彗星:76年一遇的宇宙信使...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有一颗彗星以其独特的周期性回归,成为了天文爱好者心中的明星——哈雷彗星。这颗彗星不...
塔瑞尔黑胶唱片机TE-01评测... 随着音乐播放方式的不断发展,唱片机,作为最具复古魅力的音频设备,依旧牢牢占据着音响爱好者的心。其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