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发射·陕西力量】航天科技六院107台发动机全程护航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之旅
创始人
2024-05-04 09:25:49
0

原标题:【嫦娥六号成功发射·陕西力量】航天科技六院107台发动机全程护航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之旅

5月3日17时27分,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雨中升空(宿东 摄)

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发探测器,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此次采集的样本区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嫦娥六号就要去打破常规,探索这个未知的“秘境”。

奔月之旅,路途遥远,“大火箭”为了让“嫦娥”姑娘省点儿力气,可以说贴心至极。从长征五号上的30台发动机,到嫦娥六号上的77台发动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07台发动机,在不断接力中助推“长五”护航“嫦六”月背采样之旅。

从长五遥六到长五遥八 每发任务之间仅间隔两到三周

从火箭点火升空到探测器近月制动“在轨刹车”;从月地之间长途跋涉,到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从返回舱精准再入,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六院人不断打破舒适圈,去迎接一个个充满挑战的“第一次”。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介绍,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高密度发射,并且未来几年都将持续保持这样的发射频次。从长五遥六、长五遥七到这一次的长五遥八,每发任务之间的准备时间仅间隔两到三周,极大考验了六院试验队的连续作战能力,也展现出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成熟和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可行性。

77台大小不同的发动机 组成“太空运输队”持续接力

不仅要带我们领略月球背面的奇观,还要首次从月球背面带点“土特产”回来。嫦娥六号这场跨越53天的“长征”,每个飞行动作都需精确至毫厘,每一次操作都承载着亿万同胞的期待。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嫦娥六号作为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六院研制的推进分系统为其提供了轨道器推进子系统、着陆器推进子系统和上升器推进子系统,他们由3台轨控发动机、74台姿控发动机以及贮箱、气瓶、阀门、线路盒、压力传感器等200余台配套单机组成。其中,1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进行月面平稳软着陆,2台3000N发动机分别用于探测器近月制动“在轨刹车”和月面起飞。有了它们的帮助,嫦娥六号探测器就可以在太空中独自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师洪鑫告诉我们:“这77台大小不同、性能各异的发动机构建了一条太空‘物流’通道,把任务进行分解,每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彼此接力后完成任务,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太空运输队’。”

月面工作期间 发动机要耐受120℃左右的高温

据了解,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的首发探测器,与此前相比,推进系统要求更轻的重量、更高的性能。同时由于系统复杂,对推进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月面工作期间,发动机产品要耐受120℃左右的高温,这可是在以往的推进系统产品中是从未有过的环境。为此,研制团队针对嫦娥六号推进分系统开展技术提升,对发动机电磁阀和推力室的对接结构进行更改,提高发动机耐高温能力,面对研制过程中的重重难题,研制团队咬牙“死磕”,扎根在试验室、试车台和会议室,不解决问题绝不松口,再一次用成功证明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适应性。

在古人眼里,遥远的月球既美丽,又神秘,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既浪漫又大胆。同样浪漫而大胆的中国探月计划,正在一步步将神话变成了现实。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拉开了中国人探月的序幕。今年,“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曾经“人攀明月不可得”,如今“踏月凌天探星河”。回首来路,六院人始终高擎梦想与探索的旗帜,不断凝聚协同攻坚的创新力量,一场场拼搏会战,一次次闯关夺隘,在不断接力中实现一个个探月高难动作,在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上一次次留下了中国印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大、蚂蚁三个维度解构高效隐私... 本项目的领导者为李萌,于 2022 年加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创建高效安全计算实验室...
博通又一3nm芯片,登场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Jericho4处理的信息量约为上一代产品的四倍。...
性价比高的千元机来了 三款机型... 对于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用户来说,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千元机”是一件既实用又讲究门道的事。千元级别的...
【省媒看金昌】金昌:锻造高效现... 清晨,在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满载镍钴新材料的重型卡车排成长龙。 车流尽头,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
龙岗首个清洁机器人充能站启用 ...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实习生 杨忆蕾)近日,龙岗区首个智慧清洁机器...
被网信办约谈6天后,英伟达终于... 作者:龚进辉 上个月,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第三次来华,在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之余,还...
卢志远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数... DoNews8月6日消息,2025未来科学大奖得奖结果于8月6日揭晓,卢志远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表...
历时19天 太原机场三期新建跑... 8月3日,随着C560型飞机在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平稳降落,标志着这条新跑道的投产校验工...
呼和浩特智慧城市进化论:从人找... 清晨7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民打开手机,指尖轻点,就完成了孩子的入学报名;上午10时,政务大厅里,工...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激活沉睡的深...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走在前、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各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
境外间谍窃取面容数据对我开展窃...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凭借准确性和便捷性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原创 炒... 7月的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峰会上,多台由机械手、调料盒与小锅组成的炒菜机器人惊艳亮相。它们精准地挥舞...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DoNews8月6日消息,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河南广瑞汽车部件取得减壳工装结...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在月球建核反应堆?NASA:要... 美国《政治报》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本周将宣布加速推进在月球...
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逾200... 本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杨冉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
黄仁勋罕见翻车!英伟达桌面CP... NVIDIA桌面CPU出师不利,没想到黄仁勋也有“翻车”的时候。 在年初CES 2025展会聚光灯下...
原创 嫦... 嫦娥七号月球南极任务即将执行,美国也再次宣布了月球南极任务,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都要去月球南极? 而...
对话韶音:从骨传导先锋到开放聆... 在耳机市场细分趋势愈发显著的当下,开放式耳机凭借其独树一帜的 “开放聆听” 体验,正迅速成为消费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