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罕见翻车!英伟达桌面CPU出师不利,生态是最大掣肘
创始人
2025-08-06 12:41:38
0

NVIDIA桌面CPU出师不利,没想到黄仁勋也有“翻车”的时候。

在年初CES 2025展会聚光灯下,NVIDIA黄仁勋手持一台迷你机大小的“Project DIGITS”向世界宣告:这是全球最小的AI超级计算机,将彻底改变边缘AI的游戏规则。

官方将其命名为DGX Spark,其采用NVIDIA与联发科共同开发的GB10 Grace Blackwell 芯片,这也被无数媒体解读为NVIDIA在牢牢占据GPU王座之后,欲加速侵入CPU市场。

原本DGX Spark的计划是在7月正式上市,合作伙伴包括华硕、戴尔、技嘉、惠普、联想、微星。这些厂商也都在准备自己的GB10主机,其中华硕预告7月23日发布搭载NVIDIAGB10的Ascent GX10主机。

图源:华硕

如今八月已至,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设备却杳无音信,据外媒Wccftech报道,NVIDIA和OEM厂商都没有任何官宣。在英国,有零售商给出的预计发货时间改到了9月15日。

NVIDIA的桌面处理器首秀,意外卡在了起跑线上。硬件巨头的生态之路,可能远比芯片设计艰难。

NVIDIA的桌面CPU,怎么就“难产”了

照例,先谈谈NVIDIA这颗桌面CPU,成色几何。

从华硕公布的数据来看,GB10作为NVIDIA第一款Arm架构CPU,算力约为1000 TOPS(FP4),并配备了128 GB LPDDR5X的统一内存,256-bit位宽,总带宽为273GB/s。

单从配置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达128GB的内存,不过GB10的内存是直接集成在芯片内部,并不支持单独升级。NVIDIA给到如此多的内存,其实就是为了确保PC的性能可以满足AI模型的推理需求,后续或许会增加别的内存规格供大家选择,比如192GB版本,以便适配更大参数规模的AI模型。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这个规格的PC最高可以在FP4精度下运行参数规模达到200B的AI大模型,如果是FP8精度则是100B参数规模。虽然与动辄六七百B,甚至上千B的满血DeepSeek等AI模型无法比,但是已经足够部署一个甚至数个专业垂类AI模型。

图源:华硕

可能具体参数大家不太能理解,你只需要知道在同等体积下,这个世界上可能找不到比它更强的AI PC了即可,

问题在于,这么强的产品,怎么就“难产”了?

提到“难产”,第一反应就是生产线的问题。根据官方数据来看,GB10采用的系统级封装技术由NVIDIA与联发科联合设计,在单个主板上集成了高性能的Grace CPU,包含10个高性能Arm Cortex-X925核心,以及10个低功耗Cortex-A725核心。同时还融入了Blackwell GPU,总之GB10的集成度非常高。

雷科技猜测,正是因为集成度高,导致在量产时良品率偏低。GB10这种创新架构虽能突破传统系统瓶颈,却将生产流程变成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

比如,台积电的CoWoS-L封装工序需要17天完成,内存堆叠环节的温差控制需精确到±0.5℃,任何环节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全线停滞。

图源:英伟达

另外,黄仁勋可能还没搞定“如何定价”的问题,英国零售商泄露的预售页面显示,基础版128GB内存+1TB存储定价高达3600英镑(约3.3万元人民币),高配机型更是突破4万元门槛。这个价格虽比传统的NVIDIA DGX系统低一个数量级,却仍将普通开发者拒之门外。

在Reddit的开发者论坛,预订用户焦虑地表示,设备延期导致他们的边缘AI项目被迫搁置,而转向AWS云服务的成本将激增三倍。

另外,NVIDIA面向笔记本的N1、N1X处理器最近多次现身跑分软件,但何时发布也是个谜,甚至有说法称推迟到了2026年底。

可见,无论产品有多强大,技术创新若无法兑现为可交付产品,愿景都终将成为镜花水月。

NVIDIA进军CPU:方向正确,难度不小

历史上,关于Arm架构CPU的难题确实不少。微软在Arm PC领域的十年探索,堪称一部“生态长征史”,投入数十亿美元,却长期陷入兼容性泥潭与量产瓶颈,直到近期才稍有起色,NVIDIA作为新入局者,面临的障碍只会更加严峻

首先是两座大山,在CPU领域,Intel和AMD始终是NVIDIA难以逾越的鸿沟。

比如AMD就趁机发动了闪电战,7月31日,Threadripper 9000系列64核处理器如期上市,搭配Radeon AI显卡形成完整解决方案。不过更致命的是,根据Mercury Research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AMD服务器CPU份额在2025年Q1飙升至39.4%,虽然这是服务器领域数据,但显示AMD在CPU市场的全面扩张势头,对NVIDIA形成包夹。

图源:AMD

AMD之上,还有一个Intel。纵横PC行业多年,与Intel几次交锋的AMD,尚不能从Intel手中抢走太多客户端市场,更不用说新入场的NVIDIA了。正如同Intel进军GPU行业后,发布的几款独显反响平平,NVIDIA进入CPU市场后,想要从Intel和AMD两大巨头手中抢走份额,难度同样很高。

除了两大巨头在前,NVIDIA进军CPU领域,还要面临一大难题——软件生态。

微软虽在不断补足Windows On Arm生态,但现阶段原生Arm架构的应用依然太少了。在实际使用中小雷发现,32位的X86架构应用转译到Arm平台后,性能损失严重,会出现明显的卡顿,64位软件和部分游戏转译后则会直接卡死,而且各类BUG不少,十分影响日常使用。

当然,这只是针对消费级市场而言,在企业级市场,GB10尽管首战延期,DGX Spark代表的技术方向仍具颠覆性潜力,基于GB10的设备可在55瓦功耗下实现1 PetaFLOPS的FP4算力,这种统一内存架构消除数据搬运瓶颈的特性,正是边缘计算的决胜棋。

根据IDC预测,到2026年15%的高性能台式机将转向此类异构架构,市场规模突破240亿美元。

NVIDIA押注的赛道没有错,只是起跑慢了。

在雷科技看来,迷你化的AI工作站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就像普通计算机从原本占据整个房间的设备,变成能被随身携带。随着AI的需求增长,AI工作站也必然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个人化、便捷化、一体化,如此才能更好地迎合AI普及的需求。

在CPU这件事上,NVIDIA无法“单打独斗”

就在NVIDIA陷入延期困境时,竞争对手已开始瓜分市场。

AMD的Threadripper AI方案如期而至,Intel的反击也在酝酿,高通的下一代芯片虎视眈眈。NVIDIA因延期失去的先机,正被对手迅速填补,时间,已成为比金钱更稀缺的资源。

图源:英伟达

而此时NVIDIA面临的生态困境,比微软当年更甚。

后者至少拥有操作系统厂商的深度绑定和长期磨合。而NVIDIA虽在GPU驱动和CUDA生态上建树颇丰,但在消费级CPU的软件栈构建、与海量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深度合作上,近乎从零开始。其引以为傲的AI开发者生态,能否无缝迁移并支撑起一个全新的Arm桌面平台,仍是巨大的问号。

Arm生态的本质是“合力工程”,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应用开发缺一不可。

破局的关键在于NVIDIA能否找到一条“生态速成”的捷径?

个人拙见,我认为NVIDIA在GPU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定义了标准(CUDA)并建立了近乎垄断的垂直生态。但在CPU领域,尤其是与庞杂的消费级Windows生态对接时,这种模式行不通。

GB10纵有千TOPS算力,若用户日常使用的核心软件(如Adobe套件、专业工具)无法原生流畅运行,或陷入32位应用卡顿、64位软件崩溃的“转译地狱”,其颠覆性性能将沦为纸上谈兵。用户体验的割裂,是性能参数无法掩盖的硬伤。

图源:英伟达

因此,在壁垒森严的CPU战场,强如NVIDIA,也无法仅凭一己之力颠覆游戏规则。

NVIDIA也深知这个潜在危机,因此DGX Spark与主流PC产商合作,但华硕、戴尔等合作伙伴的耐心并非无限。延期已打乱其产品节奏,高昂售价更限制市场接受度。NVIDIA需拿出更灵活的商务策略,甚至开放更多定制空间,与OEM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体,而非简单的芯片供应商关系。

另外,可以与微软结成更紧密的“攻守同盟”,共同投入资源,强力推动关键应用的原生Arm版本落地,并大幅优化转译层效率。这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强大的谈判能力。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的“生态协同”。NVIDIA若无法放下“单打独斗”的执念,其桌面CPU的雄心恐将止步于边缘计算的市场,难以撼动Intel与AMD把持的主流格局。

毕竟在CPU这个领域,“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大、蚂蚁三个维度解构高效隐私... 本项目的领导者为李萌,于 2022 年加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创建高效安全计算实验室...
博通又一3nm芯片,登场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Jericho4处理的信息量约为上一代产品的四倍。...
性价比高的千元机来了 三款机型... 对于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用户来说,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千元机”是一件既实用又讲究门道的事。千元级别的...
【省媒看金昌】金昌:锻造高效现... 清晨,在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满载镍钴新材料的重型卡车排成长龙。 车流尽头,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
龙岗首个清洁机器人充能站启用 ...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实习生 杨忆蕾)近日,龙岗区首个智慧清洁机器...
被网信办约谈6天后,英伟达终于... 作者:龚进辉 上个月,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第三次来华,在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之余,还...
卢志远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数... DoNews8月6日消息,2025未来科学大奖得奖结果于8月6日揭晓,卢志远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表...
历时19天 太原机场三期新建跑... 8月3日,随着C560型飞机在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平稳降落,标志着这条新跑道的投产校验工...
呼和浩特智慧城市进化论:从人找... 清晨7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民打开手机,指尖轻点,就完成了孩子的入学报名;上午10时,政务大厅里,工...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激活沉睡的深...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走在前、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各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
境外间谍窃取面容数据对我开展窃...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凭借准确性和便捷性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原创 炒... 7月的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峰会上,多台由机械手、调料盒与小锅组成的炒菜机器人惊艳亮相。它们精准地挥舞...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DoNews8月6日消息,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河南广瑞汽车部件取得减壳工装结...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在月球建核反应堆?NASA:要... 美国《政治报》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本周将宣布加速推进在月球...
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逾200... 本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杨冉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
黄仁勋罕见翻车!英伟达桌面CP... NVIDIA桌面CPU出师不利,没想到黄仁勋也有“翻车”的时候。 在年初CES 2025展会聚光灯下...
原创 嫦... 嫦娥七号月球南极任务即将执行,美国也再次宣布了月球南极任务,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都要去月球南极? 而...
对话韶音:从骨传导先锋到开放聆... 在耳机市场细分趋势愈发显著的当下,开放式耳机凭借其独树一帜的 “开放聆听” 体验,正迅速成为消费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