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单项科技转化落地3000万元,这是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一项创新靶向药物的转化成果。
12月2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解读《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如何让科技转化更“接地气”?12月20日,在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解读《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廖婉分享了实践经验。
廖婉介绍,该校以成果转化为核心,设立了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研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大学科技园形成三大驱动,搭建了“一核三驱多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
“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更多的是去注重成果的质量,思考怎样把学校的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化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结合起来。”廖婉介绍,该校建立了“政府布局、市场命题、校企攻关、企业实施”的链式精准合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知政策、精中医(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校友、企业、第三方机构中选聘了19位成果转化专员;首次为10个创新团队一对一匹配技术经纪人。
学校首次在职称体系中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岗位;着力汇聚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开展科技成果发现、挖掘、集成和转化服务。同时,加强产业协作,为整合成渝地区医疗机构制剂产业资源,提高制剂质量和创新能力,发挥医疗机构制剂特色与优势,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医疗机构制剂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