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细胞
简称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与前者合称为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传统认为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近来的研究描述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的作用,在形态、化学特征和胚胎起源上都不同于普通结缔组织。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神经发育及再生、调控神经元微环境、形成血-脑屏障及参与免疫功能调节、调控突触和传递、
与神经元之间有信息交流、在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等;
(2)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形成多条轴突的髓鞘;
(3)小胶质细胞: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炎性反应及损伤修复,当脑组织有炎性或损伤时,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变为阿米巴样细胞,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
(4)室管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参与组成脑脊液脑屏障和血脑屏障,脉络丛处的室管膜细胞还有分泌脑脊液的功能。
2,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成髓鞘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
(2)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细胞,包裹神经元胞体,起到保护作用。
3,最新研究证明,野生型(WT)和谱系星形胶质细胞(转基因,用于示踪)可以转化为神经元:
但谱系示踪的星形胶质细胞需要更强的转化力,例如通过增强子增强 NeuroD1 的表达。长期以来,在成年人的大脑中再生具有功能的新神经元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在损伤和死亡之后是无法再生的。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多个研究团队证实,神经胶质细胞经诱导后可以直接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这一研究进展为神经再生和修复开辟了新的领域。
(资料来源:网络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