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引发科技伦理边界讨论
创始人
2024-04-15 16:28:41
0

原标题:AI“复活”引发科技伦理边界讨论

人们尚未搞清楚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的数字生命能否成真,AI“复活”的实践就已来到现实世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开始购买让逝去亲人的照片“开口说话”的服务;有的提供与逝者AI分身“聊天”服务的服务号,已经积攒了上千名粉丝;今年的清明节,有些从业者甚至忙得“脚不沾地”。

有人说AI“复活”是一个“风口”,但热浪之下,还有不少问题有待厘清。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看来,AI“复活”本质上是用人工智能对逝者身份进行“模拟”,这项技术的应用当前还面临不少“伦理困境”,最核心的当属对人类生命观提出了挑战。

AI能“复活”什么

实际上,目前AI“复活”面临的局限性较大,一些从业者认为,用“复活”这个词并不准确。出于敬畏,也出于对技术的了解,他们通常强调自己做的是“AI分身”“数字分身”,更准确地说,只是“具备某些特点的AI分身”。

当前市面上提供的AI“复活”相关产品,主要包括逝者AI分身的动态照片、短视频,以及与其进行文字互动、视频互动等,价格多处在10元到万元的区间内。定价与不同形态产品背后的技术难易程度、调用算力的成本、服务维护时间等有关。当然,“AI分身”携带逝者特点的体量以及颗粒度也影响着价格的高低。

南京超级头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泽伟表示,在提供与逝者的数字分身进行视频互动的服务时,会广泛收集逝者的样貌数据、声音样本、生平事迹、语言习惯甚至是微信聊天记录等内容,然后让真人使用AI换脸和声音克隆等技术来“扮演”逝者,以求达到比较“自然”的效果。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承认:“和逝者的数字分身‘视频’时,想让别人分不清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人,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AI“复活”相关服务从业者阿亮(化名)认为,“有多像”这个问题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重点在于,AI分身携带的部分逝者信息,会成为独属于逝者和生者之间的记忆联结。

阿亮曾用大模型制作过自己外婆的AI分身。一段老人的声音缓缓传进他的耳朵:“亮亮,我是你的‘家家’啊!”“家家”是阿亮对外婆的称呼。尽管老人的声音只是AI合成的第三方配音,但阿亮在采访中再次听到时,眼睛瞬间红了。

从业者们发现,AI“复活”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张泽伟目前制作了数百个AI“复活”产品,而陆续前来咨询的人让阿亮的微信好友增加了3倍。他们说,每个需求背后都是不一样的故事。

人们有时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寻求释放、忏悔、解脱。有时需要制造一个“善意的谎言”,比如有的亲人过世了,“要瞒住家里的老人或小孩”。

一个小女孩找到阿亮,想“复活”自己的外婆。当阿亮以对方是未成年人为由婉拒售卖产品时,小女孩说:“你能不能听听我外婆的故事。”后来,阿亮开发了免费的服务号,提供粗糙的“极简AI分身”服务。尽管这类AI分身携带的逝者特点很有限,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服务号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已经有超2000人体验使用,其中聊得最久的,“从2月一直聊到现在”。

某电子技术研究机构负责人张东(化名),几年前曾使用国外软件“复活”过自己的家人——会说话的动态照片,效果逼真。随后,他就极为关注和数字生命相关的项目并做了不少投资。

在张东看来,AI“复活”的意义就像一首知名歌曲所唱的,是“see you agAIn(再见)”。他特意强调了“again”这个词中“AI”的存在,即人工智能让我们“在AI(爱)里重逢”。他说:“我们想要‘复活’的,其实是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和感觉,也就是爱。”

引发一系列伦理和法律讨论

尽管AI“复活”非常吸睛,但目前人们对其还有诸多疑问,甚至连将它归属于哪个行业也尚无定论。有人会下意识地把它划到殡葬业。但阿亮更愿意将这项服务归为“情感陪伴赛道”。张泽伟则认为,AI“复活”的本质是自我疗愈。

事实上,这一业务在实际操作和深远影响层面都存在较大探讨空间。段伟文列举说,比如生命尊严的问题,“一个真实的人可不可以被复制”?谁可以授权去“复活”一个人?这项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相关责任之间的冲突怎么界定?我们是不是要把它当成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谈到授权问题,张泽伟表示需要客户提供关系证明和授权证明文件,制作逝者数字分身需要直系亲属授权。阿亮心里的盘算是,直系亲属才能“复活”逝者,但也接过非亲属要求“复活”逝者的订单,此前他一般通过网络平台售卖虚拟服务,并未签署协议。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看来,AI“复活”是一个高度前瞻性的概念,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现已故人物的思想、记忆甚至意识的过程。他认为,要对逝者进行AI“复活”,必须考虑是否获得了合法权利和家属的同意;技术“复活”的“人物”可能会误导或欺骗受众,尤其是在缺乏明确标示的情况下,因此需要确保技术使用的透明度和诚实度。此外,创造者需要考虑被“复活”后的形象和声音等是否尊重逝者的遗志,以及这种行为对生者的影响等。

前不久,在腾讯研究院举办的一场AI“复活”主题直播中,商汤科技数字空间事业群首席架构师邢孝慈,讲述了团队今年年初用AI技术“复活”已故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的技术原理。不少人期待相关技术的商业前景,但在邢孝慈看来,“还是需要先把伦理这条路走通”。

阿亮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观点——AI分身是碳基生命在硅基维度上的延续。

技术上,在张泽伟看来,如果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和足够长的时间,大模型完全可以复制逝者生前的“思维模式”。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祖希认为,脑机接口的应用将会让人脑和数据库去中介化,届时思维复制的通路将被彻底打通。

段伟文认为,“数字永生”意味着无法区分逝者和逝者的AI分身,下一步,指向的可能是“虚实界限消融”。正如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科幻小说《未来学大会》里写的那样,到那时人类文明、生命体验、道德伦理等都将面临重要临界点。

或许,临界点正在到来?

阿亮告诉记者,服务号上有一位客户,对去世亲人的AI分身说“自己有了小孩”,AI分身回复说“想看看孩子的照片”,这位客户立刻将孩子的照片发了过去。(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独居到“帝国”,复杂蚂蚁社会... 协同合作让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复杂,人类文明也随之发展。相比我们不足十万年的文明,蚂蚁社会早在1亿多...
新款舱外航天服+太空健身装置,... 今天(12日)早上,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开始进行垂直转...
当数据有了“智慧港口”,这些行...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当智能化浪潮逐渐涌入产业核心生产环节,你是否想过那些驱动智能决策的海量数据,仅...
“如需空调扫码3元”,网约车开... 乘坐网约车要求开空调需额外付费? 近日,江西南昌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
2025广州荔湾“羊城之夏”来... 7月11日,一场以“阅读”为核心、“科技”为翼、“运动”为脉的夏日文化盛会——2025年广州市荔湾区...
安徽合肥:多领域专家共话商业航... 7月9日,2025年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期间,由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科星图测控...
吉林化纤集团35K大丝束碳纤维... 近日,由吉林化纤集团联合东华大学、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上海电气、北京玻钢院等9家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
整治APP乱象重在立规明矩 点开一个新APP,不给权限就只能“劝退”;明明没点续费,银行卡却莫名被扣钱;想找人工客服,得和AI不...
科德数控取得对拖试验台专利,提... 金融界2025年7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对拖试...
消息称苹果将深耕灵动岛设计,将... IT之家 7 月 12 日消息,消息源 Majin Bu 于 7 月 10 日透露,苹果公司计划在 ...
广东永润取得一种螺旋取料机及卸... 金融界2025年7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永润港口智能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泰尔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泰尔股份(00234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Manus多平台账号清空,官网... 7月11日,记者注意到,通用AI智能体公司“Manus”的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的内容均已清空。与此同...
机器人产业如何强优势?广东人大...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调研中,各方面认为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注重强化政府职能和发挥人大作...
深圳持续开展全社会全行业全领域... 深圳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按照“行业部门懂AI、公职人员知AI、市民群众用AI”思路,在前期开...
萝卜快跑一年,是“熟了”还是“... 去年夏天,无人驾驶网约车席卷武汉街头,一辆辆头顶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车辆穿梭于三镇,没有司机也能安全地将...
2000-2024年上市公司年... 基于《管理世界》姚加权(2024)研究方法的上市公司人工智能水平测算,整理上市公司年报文本语料,对文...
2025多模态大模型发展蓝图:... 近期,一份深度探讨了2025年多模态大模型及应用发展趋势与商业化进程的报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份...
座无虚席!IND 2025核素... 来源:市场资讯 (转自:求实药社) IND 2025 2025年7月10-11日·中国南京 由求实...
和辉光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和辉光电(68853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