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有机荧光团、金属配合物、量子点和配位聚合物等材料的应用上。这些传感器因其高选择性和快速检测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尤其是磷酸盐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和性能。
有机荧光团传感器
有机荧光团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易于修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Purkait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肼的硫代脲荧光团传感器,该传感器对PO43-具有34 nM的检测限,同时对AsO43-也显示出显著的响应,检测限为15 nM。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氢键形成机制来增强结构刚度和荧光强度。
Sarwar等人则将大肠杆菌磷酸盐结合蛋白与硫醇反应性香豆素荧光团复合物结合,制备了一种可用于现场测量的荧光传感器。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手持设备和智能手机的配合使用,该传感器能够捕获沉积样品后的荧光信号,为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
金属配合物和量子点传感器
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因其与磷酸盐的氧供体原子之间的高亲和力,在磷酸盐传感器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Eu3+、Al3+、Dy3+和Ce3+等离子的研究显示,量子点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在量子点表面之间架桥,导致荧光或磷光的猝灭或增强。在磷酸盐存在的情况下,其与金属离子的强相互作用会导致发光的恢复或增强,从而实现定量检测。
基于这些现象,研究者开发了基于单层石墨烯量子点-Dy3+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417 nm激发时,在500 nm处开启荧光发射,检测限为0.1 μM。此外,Mn掺杂的ZnS QDs-Ce3+传感器也被用于河水和湖水中磷酸盐的检测,尽管其灵敏度较低(检测限为2.71μM),但通过样品预浓缩,仍可实现有效检测。
配位聚合物传感器
配位聚合物(Ln-CP)是一类新兴的传感器材料,尤其是发光镧系元素配位聚合物。在Ln-CP传感器中,有机配体通过能量转移过程(天线效应)增强镧系离子的发光。磷酸盐的加入会中断能量传递过程或导致传感器结构坍塌,从而实现关断发光感应。
Cheng等人设计的Eu-H3L(对三联苯-3,4,5-三羧酸)Ln-CP传感器,通过比率检测策略,实现了52 nM的检测限。磷酸盐的引入导致Eu在614 nm处的特征荧光发射减少,而基于配体的发射强度在368 nm处增强,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为了实现更高的灵敏度,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策略。一种方法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增强天线效应。例如,添加少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可极大地诱导环丙沙星(CIP)向Eu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从而实现对磷酸盐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高达4.3 nM。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合成core@shell纳米复合物,如Yb、Er掺杂的ZrO2纳米颗粒,以提供更高亲和力的Zr4+磷酸盐结合位点,并增强上转换发射强度。通过将固绿(FG)染料附着在纳米复合物表面,实现了对磷酸盐的20 nM检测限和高达1 μM的线性度。
有机荧光团、金属配合物、量子点和配位聚合物等材料在磷酸盐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不断优化传感器的性能和灵敏度,这些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效、灵敏且成本效益高的磷酸盐传感器,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