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莉·艾利什等两百余位知名音乐人联名呼吁禁止人工智能模仿人类艺术家肖像和声音,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表示对科技公司进行了一封公开信,要求承诺不开发破坏或取代人类词曲作者和艺术家的人工智能。这一举动是对人工智能在创意产业中应用的担忧的表达,其中包括了去年好莱坞罢工争议的核心,以及乔治·马丁等作者对ChatGPT的研发公司OpenAI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大语言模型提起诉讼的事件。
在此背景下,美国田纳西州于3月通过了一项立法,保护音乐家免受人工智能对其声音进行模仿的威胁。根据该法案,未经艺术家同意而模仿其声音是违法的。公开信还指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未经许可地使用人类艺术家的成果来训练人工智能,从而使大量人工智能创造的“声音”和“图像”取代了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导致艺术家们的版税大幅减少。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人们,一些已故艺术家的继承人也加入了这封公开信的署名。由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旧镜头制作出已故演员或音乐人的“新视频”,如何保护已故艺术家们的权利也成为了争议焦点。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艺术家,如歌手格莱姆斯,去年曾邀请歌迷们使用她的声音通过人工智能创作歌曲。然而,更多的音乐人对人工智能的模仿持消极态度。例如,歌手尼克·凯夫对以其风格创作的歌词表示质疑,并认为这是对人类的嘲弄。
与此同时,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作者柯南·道尔的《四签名》手稿即将于今年6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这份手稿的独特意义和地位使其预计拍卖价达到120万美元以上。这部小说是柯南·道尔以福尔摩斯为主角创作的第二部作品,故事围绕着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约翰·华生展开。
此外,一份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的手抄本也将在6月的伦敦拍卖会上拍卖。这本手抄本记录了圣经文本、基督教著作等文学文本,被认为是基督教传播的早期见证之一。拍卖行预计,这本手抄本的拍卖价格将在260万美元到280万美元之间。
另一方面,在苏格兰,新的《仇恨犯罪和公共秩序法案》于4月1日生效。该法案认定基于年龄、残疾、总结、性取向、跨性别认同或是双性人身份发表贬损言论是一种犯罪行为。作家J·K·罗琳对这一法案的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曾因其对跨性别的言论备受争议。罗琳表示,新法案是对言论自由的荒谬限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批评。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反思。在保护艺术家权益的同时,也需要平衡言论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案,促进艺术和科技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