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代替人的手脚……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人声称,AI代替人脑。人类研究了蛋白质的1/1000,但瞬间被AlphaFold2算出剩下的998/1000(但致命的0-1,为人类所为)。
掌握AI:一、警惕AI式的应试教育;二、让强悍的AI为素质教育服务;三、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素质教育不变色。
链接: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一)
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二)
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三)
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四)
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五)
黄全愈: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连载之六)
站在AI肩膀上的素质教育(7)
——脑机对接是“医治病人”还是“制造超人”?
文|黄全愈
十三、AI教育能让孩子用智慧创造自己吗?
有些地方把AI“自习室”叫做AI“自智室”。“自智室”的“智”是否真“智”?需要检验。例如,“智”是指教孩子用“智慧”重复他人(不管是“自习室”或“自智室”都能做到),但能教孩子用“智慧”创造自己吗?这才是“智”的试金石!
有人概括得很形象:目前的人工智能是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这个概括目前越来越面临挑战。
为了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美国天赋教育(俗称“神童教育”)极力避开,已知的、现存的、有标准答案的领域,去开辟,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议的课题。
儿子最喜爱的老师亨利克先生,曾经震撼发问:孩子到底应该用智慧来重复他人,还是用智慧来创造自己?
他给孩子们讲美国的一桩历史悬案:独立战争前,人民强烈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一天,人们包围了政府大楼。一群英国士兵端着枪,守卫大楼。愤怒的人们向士兵扔石头……突然,听到一声“开火”的命令,士兵开枪,造成不小的伤亡。结果,英军军官被送上法庭。但是,他否认曾经下令开枪。
“女士们先生们,历史已经翻篇,但我们不能翻篇,我们应该重新审理这个案子,去寻找真相。”
于是,大家都进入历史角色:有人当证人、有人当被告、有人当检控、法官,还有陪审团等等。
我儿子当辩护律师。
为了这个历史的悬案,孩子们研究了很多历史书籍和资料。
几个星期后,历史的“审判庭”搬到了教室。
第一个证人被传上法庭。他说:“我亲耳听到有人发出‘开火’的命令!”
律师问:“那个‘开火’的命令有口音吗?”
证人说:“有!”
律师又问:“是美国口音,还是英格兰口音?”
证人不屑地偷笑:“当然是英格兰口音!”
律师转身问英军军官:“您是哪里人?说话带什么口音?”
被告用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回答:“我是爱尔兰人,说话带爱尔兰口音。”
律师半侧身看着陪审团,问被告:“你能对上帝起誓,您是爱尔兰人,说话带爱尔兰口音吗?”
被告:“我对上帝起誓:我是爱尔兰人,说爱尔兰英语……”
原来,孩子们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英军军官是爱尔兰人,就故意给对方下套——设了这个陷阱。为了取得更好的“笑”果,还让这位同学回家学了几句带爱尔兰口音的英语。
结果,律师赢了一局。
又一个证人被传上法庭。他说:“我亲眼看见这个军官,挥动军刀下令开枪。”
律师问:“当时英国士兵是什么队形?”
证人说:“呈半圆形,保卫政府大楼!”
律师又问:“请告诉我,当时这位军官站在什么位置?”
证人说:“他站在士兵的后面。”
律师笑笑,点点头:“Well……”又半侧身,看着陪审团,突然高声追问,“既然,他站在士兵的后面,他挥动军刀下令开枪,士兵怎么能看见呢?”
证人愣在当场,耸耸肩,说不出话……
三个陪审员开始交头接耳,历史悬案似乎要翻过来了。这时,老师把陪审团叫出去……陪审团回来后,再次宣判英军军官有罪。
哇,美国也有人干预审判!
后来,我问儿子:老师叫陪审团出去,都嘀咕了什么?
儿子说:“谁知道,那也是一个历史悬案啊……”
AI自习室会怎么评价这个模拟法庭?亨利克老师为孩子精彩的辩护,打了个超满分A+!
查阅资料、当庭辩论、陪审表决、法官宣判……孩子们把历史悬案,里里外外倒腾了几遍。
AI自智室能设计那么精彩的自主性探索、创新性突破、团体性协作的项目吗?
目前,AI已能代替律师制作文件,特别是格式化、标准化的文件。据说,美国某名校曾让20位律师和机器人pk阅读法律文件。律师的正确率为85%,AI为95%。人均读1.5小时,AI花26秒。不要被这些数据误导,1.5小时vs.26秒,又能说明什么呢?是比赛刷题吗?20位律师本身就有良莠之分。重要的是,阅读文件后的“且听下回分解”——“分解”什么?这才是关键!
首先,AI没有情绪、直觉、情感;但,这恰恰是人类逻辑思维的重要因素。
其次,虽然人类的逻辑思维可能会受到人的偏见、体力、情绪的影响,但在处理意外的复杂情况时,比AI有随机应变的优势。
根据我儿子的实战描述,最难的,也是AI爱莫能助的是,出庭律师在双方的攻防中,必须随时随地、随机应变地根据对方的破绽,随手调出任何案情的细节进行攻击;甚至发现己方的漏洞,在及时补防中组织反击。有时,光是ppt就有300多页,AI根本无法钻入你的脑海去翻ppt,临时指令AI,黄花菜都凉了!你必须利用自己灵光乍现的智能进行攻防,而且是瞬间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电光火石般的或攻或防。阿尔法狗与人类对弈时,是有攻防套路的,因此才会屡战屡胜,但对于无招胜有招的非套路的法庭大博弈,AI无法代替大律出牌。
1998年,儿子看世界杯时,自以为在同龄人的比赛中进球如麻,竟说自己也能踢世界杯……斯时,我知道这小子踢球不过尔尔,居然不知孰好孰差。后来,他去律所上班,能把顶尖大律的特点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比如,他最佩服的大律,能在瞬间,把事先准备的文案化为幽默的调侃,既能让法官会心一笑,又无懈可击。分得出良莠,孺子似可教。我问,你能学吗?他说,尽管自己也很幽默,也能逗笑仲裁委员或法官,但不笑中的笑,挥洒自如的调侃,暂时学不来。不过,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AI无法教如何破防自己。
当然,天赋教育中这些“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论的课题”AI也无能为力,需要孩子一生一世去创新,去“上下求索”,甚至穷尽一生也没有结果……
但是,当所有的孩子都去创新,去面对“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论的课题”,AI只能甘拜下风!
知识是发现的,但不是去重复旧有知识,而是去突破人类的局限,去击破AI的约束,去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知识。
获得那么多诺贝尔科学奖,肯定与鼓励孩子用智慧去创新,用智慧去创造自己有关!
所以说,创造性不能教,只能培养!
结语
AI可以教人刷题,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去普惠AI无法涵盖的领域。
用AI代替教师,只能复制已知世界的东西,无法探索未知世界。因此,AI再强悍,也是工具;AI式的素质教育不存在。
若教育只有AI,而学生又没有创造性、没有数学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没有同情心、没有体魄……AI就会把人训练成被AI操纵的工具!
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不能让机器人复制机器人式的人。AI不过“人工智能”而已,一旦AI真能思维,就是灾难。
人把数据、算法、算力置入AI,使其成为人类驱动的、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人必须学习并掌握AI,不能反而被AI把数据、算法、算法植入人脑,反噬人类,让人为AI驱使,成为AI的工具。
当美国80%的大学(包括最顶尖的藤校等)都不再要求SAT或ACT成绩,假若AI自习室仍以刷题为导向,就是逆潮流的。难怪有人调侃:AI都在吟诗作画啦,我们却在洗碗刷盘子——这些本该由AI干的脏活儿。把孩子训练成AI教育的考试机器,一旦AI有了诗和远方,我们只有伺候AI的份儿……
世界是巨大的,未来是无限的,人类对世界和未来的认知是有限的,因此,AI不是万能的。但,工匠精神碰到AI这个硬茬。每周让孩子用一定时间玩AI(而不是去AI自习室刷题),尽快学懂AI,掌握AI,不被AI淘汰。人机结合是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的、复杂的、深度的渗透,比如,数学、计算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脑科学、生物学等。AI一日一新,可能您还没来得及与ChatGPT聊天,可以与Figure 01互动的机器人又横空出世了。
有人说,人类难以战胜AI,理由是,阿尔法狗对人类难求一败。问题是,人类众多AI之间既掐又卡,甚至美国的AI也纠纷不断。近日,马斯克起诉OpenAI,原因不简单,说是OpenAI危及人类安全。人类尚且不是一个整体,若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失控AI(诸如,脑机对接时,有几个搭错线,“短路”了),人类可以作为整体宣战吗?除非来了“天外来客”——外星人。
马斯克甚至说,AI会危及人类。我认为,像《禁止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一样,世界必须设定AI条约,以免AI成为“失控的竞赛”。
成也AI(充分利用AI方兴未艾的优势),败也AI(没能限制AI跑上不适当的赛道)。
AI大潮来临。有人认为,AI将终结应试教育。因果人工智能、决策智能、复合型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把以记忆为根基、以灌输为手段、以重复训练为技巧的应试教育挤到悬崖。其实,AI也能演变成一个实施“数据压迫的工具”(a tool of digital oppression)——戴上AI光环的异化。
也有人认为,AI正在融入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摈弃大一统、因材施教、精准检测、提高效率……特别是,AI让教育变得更公平,让更多孩子分享同质教育——AI加持的素质教育。
除非“脑机对接”改变素质教育的硬核——把大家都变成超人,否则我们还是需要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去发掘人的素质,育化人的素质,升华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始终是方向!
(许多观点和资料来自《教育的基础》,尊重版权,特此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