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出炉,霸屏社交媒体。
在如今险恶的舆论场上,小米的营销依然玩得这么溜,怪不得那么多人坚定地粉雷军。
在小米汽车订单纷至沓来的同时,关于其外形涉嫌抄袭保时捷的说法,也在网上流传。
已经成为雷神的雷军也不避讳提及保时捷,宣称要造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Dream Car”。
在过去的“传统时代”,如果一个公司被指责抄袭,会是一个严重的危机;如果一个作者被指责抄袭,几乎就要完蛋。
小米当然是不认可这种指责的。小米汽车的首席设计师说,在设计阶段,没有太多关注它会像保时捷或者不像。也就是说,小米根本没抄袭保时捷。
至于很多旁观者觉得像,爱怎么觉得就怎么觉得吧。毕竟保时捷也没有站出来说啥,倒是有小米的粉丝到保时捷的直播间里去示威。也有自称小米用户的人在网上说,不介意小米抄袭。这话简直有点高级黑。
情况似乎变成了这样——指责小米抄袭的人涉嫌不怀好意,拥护小米的则理直气壮,甚至直言不介意所谓的抄袭。是啊,消费者只在乎物美价廉。
倒是贾跃亭站出来说出了几句“捍卫底线”的话,他在微博上说,“小米造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
这番话说得挺好的,但很遗憾这话出自老贾之口。一个创业失败者,一个信誉破产者,一个溜之大吉者,说的话不管多在理,都没有人当回事儿,反而引来了大面积的嘲讽。
大概十年前,王思聪就在微博上抨击小米,成功秘诀是“抄与炒”。王公子当年的说法未必靠谱,但那时候他就是有底气说,毕竟那是万达的顶峰时代。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万达那样了,小米这样了。
市场只认可当下的成功者,成功了怎么都是对的。成王败寇,历来如此。当年老贾在中国风生水起的时候说啥都“香”,如今当然是说啥都“臭”。这不值得感慨。
让我觉得值得感慨的是,有一种特别“达尔文”的观念,那就是为成功者美颜,将成功者也不太愿意正面回应的事儿,说成“伟大光荣正确”。
这种观念之下,首先就是钩沉历史,说现在的那些发达大国,其实当年都是从抄袭和剽窃起步的。比如,德国曾经大肆抄袭英国,比如,美国大肆偷窃欧洲的知识产权。有没有这回事儿呢,当然有。
一家最高级别的媒体评价某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该国从“盗版者”摇身一变为所谓“卫道士”,根本目的是谋取自我利益最大化。
这话当然不错。某国当然是在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某国确实曾经是“盗版天堂”。然而现在说这话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大约起到某国认为中国的最高级别媒体不认可如今某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你不认可,难道不会导致人家更防范你么?
我觉得从中国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言,至少要“假装认可”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吧。黑了他国,伤了自己,这活儿的积极意义在哪儿呢?有时候你都不知道有些媒体到底是站在哪儿边的。
回到小米汽车,网上也有类似的说法——山寨不丢人,模仿不丢人,中国的互联网上的不少产品和应用,不都有过山寨的“光辉历史”么?可是,不丢人就等于光荣么?
后发国家,技术洼地,分享发达国家的技术红利,这是地球村的必然现象。但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不致敬一下也就算了,反而将站在别人肩膀上视作伟大光荣正确,这确实称得上心理强大。
曾以为尊重他人的成果,早已经是一种共识,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没有那样的共识,也没有所谓的进步。大家只尊重力量、权力和金钱所构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