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面后为何销声匿迹?现在过得如何
创始人
2024-03-24 00:59:20
0

原标题: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面后为何销声匿迹?现在过得如何

人类似乎天生对于神秘的天空与宇宙充满着无尽向往,在科学体系尚未成型的时代,宇宙之行难以实现,探索宇宙就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绮梦。

但人们始终没有放弃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宇宙壮丽的面貌越发清晰地呈现在了世界面前。而承担着宇宙与地球的信息传播中枢这一功能的角色,正是宇航员。

自人类的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成功完成太空漫步以来,后继者层出不穷,迄今已有五百余名宇航员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航天事业成为了各国重点发展的项目,中国也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虽未拔头筹却势头极猛,“嫦娥”探月工程与神舟载人航天系列等都有颇为卓越的成绩,同时也为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些耀眼成绩中,各位中国宇航员的付出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以艰苦的训练与冒险精神承担起了探索宇宙的大任。在宇航员中,男性面孔占大多数,这或许是由于身体素质的考量,但女性宇航员在抗压能力方面同样有着突出优势。

作为我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无疑是其中佼佼者,但在圆满完成了航天任务后,刘洋却淡出了公众视野,其中缘由为何?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位巾帼英雄的成长史。

一、翱翔蓝天十二载,一朝入选宇航员

刘洋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的家庭,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十分优渥,却为刘洋未来的理想导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都说家庭氛围是培养兴趣的最好老师,由于父母都是机械行业的工作人员,刘洋并不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玩具或零食,反而对冰冷复杂的机械满怀兴趣,这同样也培养了她严谨专注的性格。

刘洋自小品学兼优,对待学习有一腔一丝不苟的执着,大小问题必须学得清清楚楚才算完,不然就缠着老师问个不休,师生无不对这个认真又开朗的小女孩喜爱不已。

刘洋在郑州十一中曾担任团支书等职务,并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中共党员。

在中学毕业后,对人生颇有规划的她开始认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性向往自由洒脱的她十分爱飞行的感觉,便报考了长春飞行学院,并顺利入学,成为了建国后河南入伍的第一批空军。

进入飞行学院的刘洋孜孜不倦地一次次练习着机械的升空、返航、着陆步骤,完美地完成了每一次飞行任务。这位翱翔于天际的少女在飞行中度过了12年的岁月,不断挑战着自身极限,成为了队伍中出类拔萃的存在。

2010年时,刘洋人生的转机再次到来,第二批宇航员开始招募,依照规则,每一批宇航员都会优先挑选军队中技术娴熟的飞行员进行选拔。

表现优异的刘洋在班主任的推荐下进入了候选名单。对于宇航员的选拔条件是十分严苛的,不但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还需要1000小时的飞行时间、3年以上的飞行员经历,甚至还需要拥有理科学位。

刘洋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杀入最后的面试。

当时她的面试官正是中国航天第一任杨利伟,杨利伟对刘洋的印象十分深刻,在以英语应答的环节,刘洋表现出色,不但英文流利顺畅,更表达出了自己优异的品性,她认为人的首要品质是诚实,应将竞争化作一种良性循环。她正直的做派使她顺利地通过了最终的关卡。

二、历经严酷训练,终成“神九”华光

刘洋如愿地进入了宇航员考核测试,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想要成为正式宇航员,必须要与人类惯性相抗衡,经过多重训练以适应太空失重的环境,掌握周密的知识应对突发状况,连在地球上轻而易举的饮食起居都是需要练习的。

此等庞大的训练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男性而言都接近极限,刘洋作为女飞行员,虽然强健于其他女性,此等重负仍然是难以消化的,但她仍毅然接受了挑战。

在一系列为适应太空环境而制定的仿真训练中,刘洋始终咬牙坚持着,无论是为了训练体力而负重徒步穿越沙漠,又或是飞跃雪山练习灵敏度与耐力,她都拼尽全力。

历经漫漫数年时光,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斩获了正式宇航员的资质。

2012年6月16日,夙愿得偿的刘洋怀着激动的心情与两位同事乘坐“神州九号”升入太空,出色完成了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历时十三天后重返地球。

这是刘洋本人不易的一小步,也更是祖国航天事业的一大飞跃。

一时间刘洋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她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铺天盖地的荣誉与赞颂、势如潮水的采访与邀约蜂拥而至,而刘洋则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本色,平静以对。

三、销声匿迹惹猜疑,转战幕后现峥嵘

在顺利完成了任务后,刘洋却在荣光无限的最高点销声匿迹,淡出了公众视野,一时间众说纷纭,网络上有关于刘洋的猜测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传出她因太空失重与辐射环境影响而死亡的消息。

刘洋身在何方一时间成为了讨论度极高的话题。

为了平息众议,刘洋选择在出席活动时做一个总结澄清,她并不是在接受治疗,而是计划转战幕后。她其实早已婚配,与同时空军的丈夫恩爱非常,但几年艰苦的宇航员特训使她做出了暂时不繁衍后代的决定。

在她进入太空的那一年已经34岁,为优生优育考虑,她决定在调养好身体状态后回归家庭,与丈夫生儿育女,共同组建完整的小家庭。

虽然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之上,刘洋同样没有放弃对于航天事业的贡献,她承担起了面试官的职责,为新一代的人才甄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她也勤学不辍,努力充实自我,取得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忆起曾经的艰难训练,刘洋感慨良多,虽然不无惶惑无助的片刻,但在坚定的信念与责任感的坚守之下,她最终努力到了极限,中国今天辉煌的航天成绩并非一蹴而就,正是无数像刘洋这般的航天工作者们以一朝一夕的拼搏构建而成。

航天事业的领先即代表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领先,更代表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刘洋是万千中国航天人的代表,也是民族的骄傲,她们用美丽的年华铸就中华民族壮伟的篇章,如今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值得万千祝福与欢喝。

文/趣史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自免新靶点,不是一个好选择了? 文|氨基观察 仅次于肿瘤的自免市场,正迎来一场无声的“靶点焦虑”。 过去几年,最显著的进展发生在靶...
“感觉DeepSeek好痛苦”... 这里是“AI新榜”的「每日一AI」,我们在这里记录一些人类跟AI对话的碎片,社交媒体上被热烈讨论、引...
华恒智能取得自动校平放料装置专...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华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自动校平...
艾格赛特取得无刷励磁机转子支架...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艾格赛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联合成立...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联合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这是国内首个聚焦未...
110 亿年回溯:韦布望远镜揭... 7 月 1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回溯了过去 110 亿年前的时间,揭示了迄今为...
华为申请通信方法及装置专利,提...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通信方法及装置”...
中国广电5G应急通信技术系列试... 据“中国广电”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广电集团组织中广电移动、广东广电网络在广东汕尾市完成模拟“三...
科创发明在蛇口:深圳蛇口街道创...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通讯员 杨萌青 未来,如果生产车间的机器人突然停止工作,怎么样快速恢...
捕捉港式风情,华为Pura 8... 在繁华与复古交织的香港,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故事,每一条街道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7月1日,华为官方发布...
南京占据4席,数量全省第一!江...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暨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近日在南京举行,由江苏省工信厅主办。会上发布...
终于!微信那个让无数人社死、社... 朋友圈本来是记录生活的地方,结果变成了“谁跟谁关系好”的修罗场。 你发一条朋友圈,一个点赞,就可能引...
(活力中国调研行)我国有望建成... 中新网合肥7月1日电 (记者 张强 贾亦夫)记者7月1日从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获悉,目前深空...
DeepSeek、豆包向左,盘... 文|刘旷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 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数据分析工...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学习指南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站在时代风口的前沿学科,它将数...
1小时极速通关!“山港通”智能... 7月1日,在山东港口威海港,随着 “山港烟台”轮鸣笛启航,标志着山东省港口集团创新打造的“山港通”智...
点石成金 巨石淮安玻纤零碳智能... “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中有1支运用到了中国巨石的玻纤,我们公司的风电场全年风力发电量超6亿度,所发电量...
水产品药残检测设备:科技守护舌... 水产品药残检测设备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具,主要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
马斯克带头加班 通宵在办公室搭... 快科技7月1日消息,近日,马斯克在推文中表示,他正通宵达旦地开发Grok 4,并称“进展良好”。 不...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成果,未... 在硅谷科技圈的聚光灯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次以一场震撼全球的发布会,将人类对脑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