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中有1支运用到了中国巨石的玻纤,我们公司的风电场全年风力发电量超6亿度,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巨石集团淮安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顾建定指着展厅里的风电叶片模型告诉记者,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电,远远能满足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玻纤生产需求,除了一部分被输送到玻纤基地用于玻纤生产外,另一部分送到千家万户,实现生产、生活电力供应的绿色化,形成了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应用的“微循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于祥明)“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中有1支运用到了中国巨石的玻纤,我们公司的风电场全年风力发电量超6亿度,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巨石集团淮安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顾建定指着展厅里的风电叶片模型告诉记者,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电,远远能满足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玻纤生产需求,除了一部分被输送到玻纤基地用于玻纤生产外,另一部分送到千家万户,实现生产、生活电力供应的绿色化,形成了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应用的“微循环”。
总投资超百亿元,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是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是全球第二个粗细纱综合生产基地。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投资百亿级的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感受到这家“未来工厂”的智能化、绿色化气息。
零碳智造打造玻纤产业“微循环”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233兆瓦的风电场项目,安装了47台风电机组,全年风力发电量超6亿度,相当于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长宇说。
记者在风电场看到,该风电场配置了储能。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每一套风电机组和储能箱运行的数据。“目前,我们的风电场运行良好。在此基础上,今年还启动了500兆瓦风力发电建设二期项目,将持续提升巨石的绿色制造水平。”宋长宇说。
他指着远处的“大风车”告诉记者,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给10几公里外的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不远处的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已初具规模,当前产能20万吨。
“2025年2月,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纤零碳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顾建定告诉记者,玻纤广泛运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公司从布局绿电到使用绿电,该基地实施绿色能源计划、零碳循环模式,基地绿色电力的使用比例达100%,使工厂实现“净零”排放,从而形成了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生产到应用的“微循环”。
创新升级增强科技“硬实力”
如果说,使用风电,是绿色低碳的A面;那么,先进技术、智能制造,就是绿色低碳的B面。
“刚刚,我们完成了窑炉燃料的掺氢实验,这在全球行业内是首次突破。”顾建定表示,虽然目前使用氢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公司认为这是绿色低碳的必然选择。
配料、熔制、拉丝、络纱、检装……走进淮安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多条自动化输送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进,有条不紊。
“你看到的AGV自动机器人来回运送产品,这些都是智能化、自动化地分类,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顾建定指着数据分析中心的一块硕大的屏幕告诉记者,工厂的环境指标、工况分析、能源效率等生产数据图表实现实时更新,对生产线的工艺、质量、能耗、效率等生产指标进行全流程监控。
他告诉记者,该基地升级生产工艺,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瞄准行业技术前沿,集成应用高性能玻璃配方、超大型池窑、关键原材料研发自制、智能智慧制造等一系列先进玻纤生产工艺和技术,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基地引入数智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供应链、设备运维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并为每吨玻纤生成唯一“碳中和身份证”。
“我们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产品全生命周期。自主研发的无氟无硼、高模高强E7、E8、E9玻璃配方,减少矿产资源使用,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未来工厂。”顾建定说,公司正在建设的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纤零碳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生产的电子级玻纤是“电子系统产品之母”的原材料,该项目将通过打造零碳电子基布产品,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为确保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纤零碳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新能源侧脱碳中和玻纤侧产生的碳,实现零碳制造,配套建设500兆瓦风力发电工程项目。5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13.5亿度,可中和约87万吨碳排放。”顾建定告诉记者,中国巨石在“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利用绿能为风电产业生产高性能玻纤”的新路上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