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通讯员 杨萌青
未来,如果生产车间的机器人突然停止工作,怎么样快速恢复生产?这群青少年尝试提供解决方案。6月29日,由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主办的“蛇口·科创杯”青少年科创大赛在深圳市蛇口邮轮母港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从深圳蛇口街道的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等8所学校选拔的33名小学生参加了比赛,获奖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相关学校的校长以及学生家长观摩了比赛。
现场,选手们团结协作,通过特种车设计、三维建模、智能装配等环节,现场设计制作出了一部部未来车间具备自主诊断功能的微型抢险车。赛场上的另一部分选手则综合运用齿轮传动、连杆机构、电子控制等知识,设计自适应抓取机构、实现多自由度机械臂控制,搭建出了一套套完整的机械结构,展现出惊人的知识整合能力。
据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王小洪校长介绍,蛇口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破•创空间”,把学校报废的电脑、空调、电视等电器,交给孩子们去拆解,让他们了解电器的结构和零部件及其作用,学校选拔了5名学生参加这次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蛇口街道办事处公共事务中心主任吴红霞向记者介绍说,这次比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提供了学生们用来创新制作的“只割耗材不割手”的安全创造台以及创新教育的志愿者,深圳大学、深圳招商蛇口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蛇口街道积极联动高校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支持街道的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出了“大手牵小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新模式。
现场观摩的家长们,看到孩子在神奇的“造物机”上将设想变成现实,都认为这种实践能力非常珍贵。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