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苏北运河智慧化建设焕发新生机,年通过量可增加1亿吨
“一键过闸”省时省心,船舶通过量增加了
苏北运河贯穿徐州、宿迁、淮安和扬州,是我国重要水运通道。近年来,苏北航务管理处开展“智慧运河”建设,打造四个核心系统。今年6月系统试运行以来,平稳高效,目前已经正式运行。9月19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启动这项成果的发布仪式。记者现场观摩了这套智慧系统以及船民如何“一键过闸”。
苏北运河北起徐州蔺家坝,南至扬州的长江六圩口,全长404公里,2024年年货运量3.27亿吨。“要素感知一张网”“数据资源一个库”“电子航道一张图”“智能调度一大脑”“船民服务一平台”……基于持续增长的货运量和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发展新需求,苏北航务管理处通过“五大基础工程”打造“智慧运河”。
19日,记者在宿迁航务中心现场看到,在五大基础工程上打造的四个核心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航运管理模式。
“全要素感知运行监测系统”对全线航道运行状态、船闸机电运行和闸室安全状态、船舶运行状态以及全线水位、流速及气象等通航环境共56项指标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全智能联合调度系统”统筹实现过闸安全、公平和高效,为船舶提供“一次申报、全程畅行”。系统上线以来,平均闸室容积利用率提高10%,船舶待闸时间缩短20%以上。“全自动过闸协同控制系统”数据全面打通和流程“无缝”衔接,实现船闸全自动运行、船舶“无感”过闸。“全伴随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系统,过往苏北运河的船舶全部注册了“船讯通”,使用覆盖率100%,惠及10万以上水运从业人员。
下午,记者来到淮阴船闸现场并登上一艘2000吨位的集装箱船。船员孙延庚用手机打开“船讯通”展示给记者看。他说,进入苏北运河只要一次申报,就能全程通过10个船闸,再也不用反复申报。从手机上可见排队船只的数量、水位、流速、上下游闸门开启情况、锚地泊位、水文气象等。“我们想了解的都能一目了然,信息很透明!”整个过闸时间约20分钟,稳稳当当。
吕祥索在这条航线跑船30多年,他说,全线404公里有10梯级,也就是要经过10个船闸,曾经最长一次在这条航线耗时半个月,如今最快只要三天全程通过。
据介绍,“智慧运河”建设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饱和船闸的船舶通过量日增加3万吨,全线10个船闸全面运行年通过量可增加1亿吨,相当于再建一条单通道的二级航道。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