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露娜,快来!” 一位来访记者俯下身,对眼前的宠物机器狗发出指令。机器狗立刻摇晃着 “耳朵”,憨态可掬地朝记者小跑而去,周围响起一片快门声和惊叹声。这不是科技展会,而是9月18日下午发生在南山区全球服务中心的一幕。
当天,“中外记者看深圳”多语种调研团到访中心,从互动机器狗、科技情侣手环,到智能显微镜,“南山智造”琳琅满目;而中心搭建的双向服务网络、一站式出海服务实效,更让记者们探索欲爆棚。这场参访,正让深圳故事、南山故事以更细腻、更接地气的方式,走向全球视野。
一场“有备而来”的参访,记者怎么问、中心怎么答?
“虽然有好的技术和产品,但对想要出海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落地,”记者们的提问直奔核心,“外籍企业若落地深圳,这里有什么具体的帮助?”
全球服务中心董事、总经理许斯杰以“陪伴式服务”回应:从企业萌生落地想法开始,中心就会全程跟进——提供政策指南、投资南山等实用手册,安排专属顾问团队,拆解市场准入条件、合规经营要点等关键信息。企业确定意向后,工商注册代办、产业空间选址、外籍员工工作许可和签证协办都能一站式帮办。企业落地运营后遇到问题,还有“外企第一响应平台”及时协调解决。
“听说有些服务平台对企业规模有要求,咱们中心对有出海需求的企业,会不会设门槛?”记者们关心着企业的关心。
“对企业,我们从来没有规模门槛,不管是初创小微企业,还是成熟大企业,只要有出海或落地需求,我们都一视同仁。” 许斯杰语气坚定,随后话锋一转,“要说‘门槛’,我们对服务商的筛选标准反而更高。中心会从服务案例、报价合理性、响应时效等多个维度考核,每个单点需求都会匹配 3 家以上符合资质的服务商供企业选择,就是要确保企业能以最优成本拿到高质量服务。”
中心展厅内,一批代表南山智造的产品成为“接待员”,有记者对手环产生兴趣,询价购买;多位外国记者体验AI翻译机,称赞其打破语言壁垒。
事实上,中心与Kickstarter合作打造的 inno100线下体验店也即将上线南山,将成为融合产品展示与跨界合作的创新体验空间,集中呈现南山“硬科技”出海的前沿成果。而中心早将这一模式前置化呈现,不大不小的展厅接待了近80场次的中外来宾,不仅为各国政、企代表展示南山的活力,甚至现场讲解“带货”,南山“点子”的转化实效早已得到“世界检验”。
双向服务有实效,企业怎么说?
“我们的服务网络是双向的 —— 一方面帮中国企业‘走出去’,把南山智造带向全球;另一方面也欢迎外国企业‘走进来’,让全球资源在南山落地生根。” 这便是全球服务中心的核心定位。
目前,中心已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瑞士中心、德国引诺国际创新中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多国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正逐步构建起覆盖欧美、东盟、中东、拉美等重点市场的双向服务生态。而企业的亲身经历,更让这份 “双向实效” 变得具体可感。
“深圳的创新活力与服务诚意,让我坚信这里就是我的理想之地”
塞尔维亚企业代表陆无畏(Nebojsa Simonovic)此次前来,除了与中心服务团队详谈龙璞(LoopPool)落地深圳的后续服务,也在采访中谈及选择深圳的初心和对中心服务的真实反馈。
“两年前,我们刚开始聊起我给朋友做的那些设计作品时,我就提到过,中国会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理想之地。”在考察过北京、上海、深圳之后,陆无畏与团队确定就是这里了,“现在的深圳才是全球的 ‘创意产业枢纽’,而非硅谷。”
回忆起落地过程,陆无畏坦言曾有顾虑:“起初,我们以为在中国推进业务会有一些阻力,毕竟文化和政策环境都不一样。但没想到,全球服务中心的支持完全超出预期。不仅是因为中心有我们需要的全部资源和人脉网络,帮我们快速完成了公司注册、办公选址,对接了本地的产业资源和创意社区。更重要的是,我们与中心高度契合,我们也将为这里带来展会、政府及更多企业的合作资源。”
陆无畏展示了正在积极引入的创新项目:“我们正帮德国inuru公司把OLED超薄可弯曲显示材料引入中国,这家企业已经在柏林建了工厂,下一步计划在华建合资工厂,而深圳,尤其是南山,将会是我们的首选。”
他指着手中的样品,眼神里满是期待,“南山的发展实力让我们放心,中心的服务诚意更让我们有了归属感——这里的人才资源、便捷服务,都将是inuru在中国发展的关键助力。”
“以前是自己摸石头,现在有了桥”
深圳市研祥潜动科技有限公司的腕宝渠道总监陈淑琴是当天另一位分享者,她携自家的智能穿戴设备“腕宝”,向记者们分享实实在在的 “出海成绩单”:
“此前我们以To B业务为主,近年来战略转向To C市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开拓极为迫切。以前全靠摸着石头过河,但在中心支持下,局面完全不同。”陈淑琴笑着说,“去年我们想进墨西哥市场,中心不仅协同市贸促会为我们提供了海外展会的政策和渠道,还通过一场交流会直接帮我们对接上了本地工厂和经销商,相当于直接打通了当地的生产和销售链路,至少节省了近半年的市场开拓时间。”
当被问及最头疼的合规问题,陈淑琴算了一笔账:“光是市场调研和合规咨询这两块,成本就降低了至少50%。更重要的是,我们避免了很多看不见的‘风险成本’。”
她感慨道:“每个国家的法规都不一样,比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DA标准,以前我们自己研究,不仅费钱还容易走弯路。但中心会联合专业法务团队,给我们做一站式的合规培训,从风险评估到解决方案,都讲得明明白白。还有商标注册这些事,中心也会推荐靠谱的知识产权机构,帮我们避开了不少‘坑’。”
启用至今,全球服务中心的 “成长账单” 格外亮眼:累计接洽企业超160家,其中不仅有研祥潜动、快造科技这样的中国出海企业,也有龙璞公司这样的来华外企;整合涵盖法律、财税、物流、认证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商超210家;围绕关税合规、海外招聘、国际经贸对接等主题,举办专项活动近60场。
但比数字更打动人的,是它正在重新定义“政府服务”的边界。在这里,没有传统的“办事窗口”,而是跨域的资源池、专业的服务商、实时的响应机制和陪伴式的企业成长路径。
(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