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陕核集团蝶变新生 三大产业链促高质量发展
创始人
2025-09-19 18:02:35
0

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西向东滋养着三秦大地,在秦岭北麓与鄂尔多斯盆地间,孕育出富集的铀矿、煤炭等矿产资源,形成“群山藏铀矿、沃野孕生机”的独特地质禀赋。

这是一片“核力”厚土,既见证了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艰辛探索,也孕育了中陕核人“为国找铀”的赤诚初心。从“为国找铀”的红色使命到“核惠民生”的多元布局,从地质队员的镐头到智能钻机的钻具,中陕核的发展史,正是中国核工业从初创到腾飞的微观缩影。

七十年的发展巨变,七十年的劈波斩浪。近年来,中陕核集团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成为全国地勘单位改革成功范例,基本形成了“核地质、核技术、核医疗”一体化发展产业格局,业务领域涵盖“地质矿业、核技术应用、医疗健康、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工程建设、供应链金融”六大方向。

铸剑戈壁

从军工使命到地质铁军

20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国防力量亟待加强,发展原子能工业,成为增强国防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之举。

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后,519大队和182大队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铀矿地质专业队伍之一。后来这两支队伍几经变迁合并为中陕核集团的前身——核工业西北地质局。

高原荒漠寸草不生,狂风、沙尘无孔不入。基本的用水也无法保证,生活用水都需要从远处抽调,珍贵得几乎点滴不敢浪费。一盆水,早晨洗脸,中午洗手,晚上还要洗脚。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下,中陕核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迅速打开局面,一项又一项成果横空出世。

1956年10月,519队队员孙竞成在白杨河发现的古火山岩型铀矿,成为我国核工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打破“中国无工业价值铀矿”的论断,奠定了西北铀矿勘查的战略地位。

1966年,蓝田401矿区的大会战更是书写了热血篇章——500余名建设者在不通公路的山区,靠人拉肩扛将钻机运抵工地,仅用十天就实现首钻开钻,创造了“401速度”。

这一时期,182队构建了从区调、普查到勘探的完整体系,边探、边采、边炼进行土法炼铀,完成钻探工作量400多万米,发现铀矿床50多个,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关键原料。毛主席“开发矿业”的题词,成为刻在每一代中陕核人心中的精神图腾。

保军转民

坚持改革不动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为了党的中心任务。1989年11月,核工业地质局五人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砂岩型铀矿开采技术,经过会议讨论后,我国找矿工作重点由南方硬岩型向北方砂岩型转移,西北第一次成为全国的主战场,中陕核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1982年成立的核工业部西北地质勘探局,标志着企业迈出市场化第一步;2000年以后,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完成了属地化改革的平稳过渡,确立“大地质”理念,率先探索“地质成果商品化”的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核地质的大门也逐渐向外打开。与此同时,苏联核工业地矿系统也加大了对外交往。双方一拍即合,建立了联系机制,签订了协议。在此协议的框架下,双方首先各派一个代表团,到对方铀矿地质系统进行参观访问。

1989年11月,以核工业部西北地质勘探局王陞学局长为首,赵凤民、赵廷业、姚振凯和狄永强一行五人,组成铀矿地质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

扬帆启航

推动属地化管理与市场化进程

2001年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一举拿下了涵盖水文、环境、灾害地质等新型领域20个地质项目,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竞争的关键跨越。

中陕核集团在这波风潮的推动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内部改革。以事企分离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产权制度、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和全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地勘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地质成果商品化、地勘工作社会化、地勘单位企业化的“三化”改革构想已经基本实现,在陕核地勘单位企业化条件基本成熟。

2009年2月,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组建了“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勘查开发总公司”,正式开启了企业化运营的进程;2012年12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勘查开发总公司更名并组建成立了陕西核工业集团公司。

2014年3月,更名为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并确立了“以核为本、多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抓生产,促发展”,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各项工程任务中去。

2022年,更名为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整建制保留的省级铀矿勘查队伍。几十年来,集团始终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传承“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创建了西北铀矿地质事业,创造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的“八个第一”。

核力新生

从“单一产业”到“多业并举”

从企业化改革之初,中陕核集团就跳出了传统窠臼,坚持开放包容的经营理念,敢于突破传统地勘思维的束缚,涉核而不唯核,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融入行业发展。

目前,中陕核集团已确立“以核赋能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从单一的铀矿勘察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变,基本形成“核地质、核技术、核医疗”一体化发展产业格局,业务涵盖“矿产勘查开发、核技术应用、健康医疗、生物制药、工程勘察与建设、供应链金融”等六大方向。

70年来,中陕核集团创新发展,夯实根基,把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企业新形象作为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数据显示,中陕核集团现有二级企业28家,员工1.5万余人,各类专家和科技人才近800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255人(正高级职称195人、副高级职称1060人),国家科技人才2188人。

迈入新时期,中陕核集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引育优秀人才,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形成集团发展壮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使命,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努力开创新时代多元发展的新篇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青 实习生 谭思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永信至诚发布“数字风洞”RWA... 永信至诚18日在香港“数字风洞”测评中心举办“数字风洞”RWA数字健康管理系统发布会。该系统通过提供...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的《人工智能安...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 9月17日上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
机器人不仅要会走会拿,还得会社...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陈俊杰 9月18日,均胜电子正式发布机器人AI头部总成,基于英伟达Jet...
新华时评|决不让歪风侵蚀科研生...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决不让歪风侵蚀科研生态!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坚守诚信底线,科技界再敲警钟...
瑞纳智能:推进大容量磁悬浮离心... 证券之星消息,瑞纳智能(301129)09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天马发布高端OLED技术品牌,... 9月19日,天马微电子在厦门举办“天工屏 定乾坤”高端OLED技术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高端OLE...
刘慈欣:科技发展太快让未来失去... 幻文学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9月18日下午,作为即将于19日开幕的2025银河科幻大...
领航新赛道!“十四五”央企AI...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2025年...
提升电力运维人员漏油处理能力,...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枢纽,任何小小的设备故障或泄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变压...
向科技强国挺进!“十四五”大国...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一加15手机曝光:四等边同心大... 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天在微博透露了一加 15 手机的最新情报。 ...
长江上开通无人机邮政快递航线,... 9月18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一架载有30公斤快递包裹的无人机将货物运往长江上的水上...
中陕核集团蝶变新生 三大产业链... 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西向东滋养着三秦大地,在秦岭北麓与鄂尔多斯盆地间,孕育出富集的铀矿、煤炭等矿产...
首次亮相!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 9月1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国在市域轨道交...
过去熬夜排队买iPhone 如... 9月19日,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想要第一时间拿到新机的消费者一早就到线下门店排队了。不过...
泊松软件亮相华为全联接大会20... 2025年9月18日至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25)、 华为...
盘中必读|华为两项碳化硅散热专... 9月19日,碳化硅概念走强,天富能源(600509)、天通股份(600330)涨停,东尼电子(603...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叠加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
谷歌发布智能体驱动购物新协议 周二,谷歌宣布推出一项针对AI智能体发起购买的全新开放协议,该协议得到了60多家商户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人机激辩 盲盒拆解 一场跨越学... “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台上的人形机器人“聪聪”与屏幕上的智能学伴“楚楚”配合授课教师,运用“盲盒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