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为王,北斗之城乃成。
湖南株洲这座正着力打造“北斗之城”的工业重镇,9月再次承办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自2023年以来,株洲已连续三年承办该峰会,并成为该峰会永久会址。
凭什么株洲?
凭湖南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这是地域底色。
凭赛德雷特、太空星际、千寻位置等160余家企业组成的北斗全产业链生态,这是产业底气。
凭规划北斗应用场景133个、46个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株洲样本”,凭今年上半年,株洲北斗核心产业产值同比再增34.37%,在39个全国工信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生态底蕴。
作为“北斗之城”,株洲接下来该如何“导航”?
一言以蔽之,体验为王,用北斗应用让这座城的人,都能体验到北斗不科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话好说,事难做,如何让人切身感受到?
株洲做了不少努力。
例如株洲开发的民警自主实景三维地图,通过“北斗+治安防控系统”“北斗+指挥调度系统”的集成应用,结合北斗对讲机、执法记录仪、地震检测仪、无人机等各类警用终端,提升了公共区域的安全监控密度。
这看似科幻,但随着社会治安越来越好,就能让北斗体验被每个株洲人所感受到。
除此之外,全国最大的“北斗+共享电单车”规模应用样板,让越来越多共享电单车成为株洲人出行新选项。
街头试运行的哈啰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刷新居民对无人驾驶的认知。
已经在城区运行多年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正在从株洲这片“试验田”,奔赴全国近30个城市……
一桩桩北斗应用,都用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改变着株洲,也在为其所在的细分产业带来颠覆。
株洲还能做什么?
针对株洲痛点,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事实上,在北斗之城的城市竞速中,各地都在围绕本地发展痛点,找寻自己的独门应用场景。
在北京,地面有基于北斗导航下的无人配送开始为居民试水服务,天上有北斗定位为首都机场护航。
在福建,面朝大海,北斗·数字海洋应用产品不仅实时分析船舶运动态势,还解决了渔民、海员们海上通信距离近、资费高、带宽低等痛点。
在四川,围绕水电资源,全国水电行业首个流域北斗规模化应用项目已经启动……
株洲如何做?
创业、就业和城市生活,都有可为。
若能围绕北斗当下应用痛点,“并题”而为,则大有可为。
何为北斗创业?释放想象力也。
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全国北斗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导向。
北斗应用的落地,不光要阳春白雪,也需要年轻人下里巴人的脑洞大开,让湖南成为“让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背了双肩包就可以来创业”的创新之地,北斗是一个期待创意开启的大蓝海。
至于株洲丰富的工业场景、生活需求,尽可为“试验田”,探索打破北斗系统在室内及水下空间不适用等难题的“株洲样本”。
此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那句:“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就是解题方法论。
何为北斗就业?更多的岗位,需要想象力。
一旦北斗产业链进一步扩张,北斗创业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就业机会自然而来,作为北斗应用首先落地的城市,自然有更多岗位“虚位以待”。
何为北斗生活?更多的痛点,想象空间无限。
以修路为例,这是株洲人近年来较多槽点的话题,其背后原因众多。
北斗改变什么?
看似观天、测地、不管地下的北斗,其实也能入地:
在重庆,全国首个“5G+北斗”地下环道精准导航,解决了堪称3D迷宫的解放碑地下环道导航难题。
在北京,路修得快、楼盖得快,但燃气智慧管网系统却能做到站在地面、不开井盖,就知管线是否移位、变形……
事实上,株洲已经开始了类似探索。
9月11日媒体就报道北斗加持株洲水务,800多套长约20厘米的圆柱形设备“倾听”着地下管网的动静,管网漏损判断率超93%。
从此思路延展开来,在株洲,或可探索将水、电、气管线和全国海绵示范城市等民生工作,与北斗应用落地探索“并题”。
一旦突破,不仅开全国北斗从落地到入地的首发首创先河,更可让北斗体验,真正润泽民生、深入民心。
一旦成熟、推而广之,全国复制,又是一个亿万新蓝海。
此之谓,创业、就业和民生,一举多得。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5年9月14日“天台时评”,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