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门开周会,会议室空调风 “呼呼” 地吹,我用苹果自带的语音转文字功能记录,结果转出来的内容乱得没法看 —— 张三说的 “用户运营策略” 变成 “用户晕晕测略”,李四提到的 “Q3 目标” 直接没识别出来。散会后我对着录音逐句核对,花了整整两小时才整理出能交差的纪要,差点就错过了领导要的截止时间。我忍不住吐槽 “怎么越更新越不好用”,闺蜜知道后,给我甩来一个工具的链接:“你试试这个,我最近开客户会全靠它,能省不少事。”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下载了这款叫听脑 AI 的工具,没想到第一次用就超出预期。上周五开项目启动会,我点开听脑 AI 的 “实时录音转文字” 功能,把手机放在会议桌中间,刚坐好就看到屏幕上开始实时跳出文字:“王总:今天主要对齐项目上线的三大核心问题 — 时间节点、资源支持、风险预案”“李经理:我这边技术团队能保障 15 天内完成开发”…… 每句话后面还跟着发言人的名字,就像有个专人在旁边实时记笔记!中途我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发现 APP 还在后台继续录音,文字既没中断也没出错,连我错过的 “测试环节责任人” 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散会时我点了下 “生成纪要”,不到 10 秒就导出了一份结构化文档,自动分成 “项目目标”“关键节点”“责任人” 三个板块,连 “7 月 15 日前完成 UI 设计(责任人:小美)” 这种细节都没遗漏。我把纪要发进工作群,领导直接 @我:“这次的纪要特别清晰,效率比之前高多了!”
还有一次和四川老家的妈妈视频,她念叨 “我给你寄了点腊肠,放在冰箱头(里)”,以前用苹果语音转文字,总把 “冰箱头” 变成 “冰箱投”,我得猜半天才能明白意思。但这次用听脑 AI,居然准确识别了四川方言,转出来的文字和妈妈说的一字不差。我把截图发到家族群,姐姐还说:“这工具居然懂我们川渝人的‘土话’!”
后来用得多了,我慢慢发现听脑 AI 的好用是有原因的。它有双麦克风降噪技术,主麦克风专门收录人声,副麦克风捕捉环境噪音并过滤,上次我在咖啡店开远程会,旁边咖啡机 “轰隆隆” 响个不停,转出来的文字却没受任何影响,连同事说的 “用户留存率提升 20%” 都准确识别了。它还有动态增益调节功能,上周和同事在走廊讨论方案,我们说话声音时大时小,听脑 AI 能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不会因为我走远就漏字,也不会因为凑近就出现破音。另外,它的核心技术能提升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我之前录过一段带专业术语的行业讲座,像 “LTV(用户终身价值)”“CAC(获客成本)” 这种缩写,都没有转错,比苹果语音转文字常出现的 “拼音凑字” 情况好太多。
现在听脑 AI 成了我的 “办公好帮手”,不同场景下都能派上用场:
▪️ 开会时用它:不管是部门周会、项目启动会还是跨部门对齐会,它能实时转文字、自动标注发言人,还能生成结构化纪要,直接帮我省下 2 小时整理时间;
▪️ 学习时用它:上周听行业讲座,我开着听脑 AI 录音,转出来的文字会自动标注 “重点”,比如 “2025 年私域运营的三大趋势”,我直接把重点部分复制到笔记里,比自己手动记笔记快 10 倍;
▪️ 和客户沟通时用它:录下销售电话后,转成文字能快速提取客户需求,比如 “想要定制化功能”“预算在 5 万以内”,后续跟进时对着文字精准对接痛点,成单率都提高了;
▪️ 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听播客、刷视频课时,转成文字能快速摘抄关键点,不用反复倒带找内容。
用了这么久,我也总结了几个实用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提前设置发言人名单:开会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入 APP,能让 AI 更准确地识别谁在说话,避免出现 “未知发言人” 的情况;
开启后台录音权限:使用 APP 时别关掉后台,就算切到微信发消息,录音也不会中断,适合需要多任务处理的场景;
选择 “结构化纪要” 导出:不要选纯文字格式,直接选结构化纪要,会自动分板块、列行动项,不用自己再花时间排版;
多语言场景提前设置:和外籍客户开会前,先选好源语言(比如日语)和目标语言(比如中文),能让实时转译更顺畅;
用 AI 问答补充细节:如果有没听清的内容,直接问 AI“刚才张三说的‘活动预算’具体是多少?”,它会把张三的原话摘出来,还能帮忙总结要点。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朋友说 “用惯了听脑 AI,就再也不想用苹果自带的语音转文字了”。它不只是简单地把语音转成文字,更能解决职场人记录时的各种痛点 —— 比如环境噪音影响识别、分不清发言人、口语化内容难整理、跨语言沟通有障碍等。这些我之前遇到的麻烦事,听脑 AI 都帮我一一解决了。
最近远程会议越来越多,跨语言、跨场景的沟通也成了常态,像听脑 AI 这样的工具,刚好能满足这类需求。听说它后续还会增加更多方言(比如粤语、东北话),还会对接飞书、钉钉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到时候在钉钉里就能直接开录音转文字,使用起来会更方便。
说实话,以前我对 “效率工具” 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总觉得 “能凑合用就行”,直到用了听脑 AI 才明白:好的工具不是 “替代你做什么”,而是 “让你不用做什么”—— 不用再花两小时整理纪要,不用再猜方言里的 “土话”,不用再为跨语言沟通发愁,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上(比如琢磨工作策略、多陪家人),这才是效率工具真正的价值。
如果你也被苹果语音转文字困扰过,或者想找个工具帮自己省点时间,不妨试试听脑 AI。亲身体验后觉得好用,才想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