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就是一间洗衣房。
洗衣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从单一洗净功能的比拼,转向智能、便捷、高效的立体化博弈。
随着用户对分区洗护需求的加强,洗衣机“多筒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双筒、三筒产品接连出现。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1至6月,洗衣机市场零售量达2103万台,同比增长10.1%,多筒产品正在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其线上渗透率从今年3月的3.2%快速攀升到了5月的9.5%。
然而,行业目前的“堆叠”方案,只解决了一部分的用户需求,却带来了更大的占地面积、更复杂的操作逻辑、家装更加不融合等等问题,同时还增加了更多水电接口带来的安全隐患。行业看似响应了需求,实则仍在沿用传统的套系叠加思路,本质上仍是在玩“加一筒”的“数字游戏”,并未从根本上重构产品形态。用户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分区,更是高效率、省空间,释放阳台生活的更多可能。
松下没有选择跟随加筒潮流,而是选择跳出“数量竞争”,不局限于筒数的增加,更是带来产品的重构和体验的质变,用一次系统性的集成创新给出了一份行业答案——ALPHA G5“大四洗”,创新研发了四筒全热泵洗烘护一体机。
多筒混战,
松下如何听劝又听全
“我们的G5,不只是简单地像目前友商所做的那样加一个筒,而是把5平方米面积的洗衣房才能装下的诸多的洗护设备,都压缩在了一台普通洗烘护套装的体积之内。正如我们发布会所说的那样,一台,就是一间洗衣房。”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杰华在接受36氪专访时表示。
这种集成式创新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在机身高度、安全性能还是交互层面上,都更加贴合了国人的使用习惯。
G5的整机高度控制在1738毫米以内,也就是一米七左右,上筒下沿要求不能超过一米二,这个高度让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必费力踮脚,就能够轻松地取放衣物、操作面板。其次,在安全性上,G5有2个大筒、2个小筒,如果采用传统的多筒解决方案,可能需要4套水路、4套电路,不仅很混乱、不美观,更重要的是在家里不安全。而松下通过创新的系统工程设计,实现了“一水路、一电路、一风路”的高度集成架构,避免了多机堆叠可能带来的电路过载等风险。最后,在用户交互层面上,松下的α-Watch智控星环可以从机器上取下,并实现在家中任意地方的远程操控。搭载了AI大语言模型的α-Chat,则支持用户用自然语言下达洗护指令。胡杰华为36氪演示,“你可以说,我今天要洗件衬衣,衬衣上有点油渍,它就会自动为你匹配衬衣洗,追加特渍洗。这样的功能就非常人性。”
这些创新,都来自松下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不仅“听劝”更“听全”。“我们的关注点也不再局限在参数上做高了多少,而是我们在想尽一切办法,让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中能少踮一次脚、少走一步路、以及少弯一次腰,我们想去优化这种虽然小、但非常高频的动作。”胡杰华说道。
这正是松下科技价值与人文关怀并举的一个重要体现。消费者想要的,不是功能的无限内卷,而是能否在真实使用场景中让日常洗护更轻松、更顺手、更安心。当其他品牌还在思考如何“加一筒”时,松下选择用集成思维一次性“胡牌”。这种创新思路的差异,离不开松下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对技术实力的高度自信。
极限集成,1738mm高度“洗衣房”
的技术含金量
将四个可独立运行的热泵滚筒融入常规洗衣机的尺寸,听起来只是做个加法的整合,但实际上对整个机器的结构排布、技术架构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达到把“一间洗衣房”塞进“一台洗衣机”的效果,松下在技术研发上经历了多轮创新迭代,完成了洗衣机内部的一场“空间革命”。
首先攻克的挑战,是热泵系统的高度集成。在1738mm的高度内塞进四个筒,四个筒位均实现热泵烘,而且四筒只用“一水路一电路一风路”,在行业内是“不可能的任务”。若为每筒配置独立热泵,整机高度将远超出一米七三。松下研发团队受到鲨鱼鳃高效换能的启发,创新开发出了一套“仿生鲨鳃中央热泵系统”,通过倒V型的结构尽可能地压缩空间,同时模仿鲨鳃的结构,采用多排微细管路布局,以此来提升换热效率,最终达到了只需一套中央系统就能同时为四筒烘干的效果,大大降低机身高度。
其次是减震难题。在传统上下双筒的结构中新增两个小筒,对机器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按照传统的减震方案,需要在小筒上采用弹簧加阻尼器的减震结构,不仅会占用极大的空间,而且悬挂的结构很难抑制两个小筒多余的震动。为此,松下从高端跑车的底盘技术中汲取了灵感,与欧洲专业减震厂商合作,定制了高性能的Absorb微振动减震垫,每个小筒上都配备了4块这样的减震垫。它的性能极强,滤震干脆,并且寿命可以达到7000多万次。“这帮助我们实现了在1738mm的高度里四筒同时运行,依然能够保持安静稳定。对于用户来说,这也意味着更舒适、更自由的一种使用体验。”胡杰华说道。
ALPHA G5的智能投放系统同样体现了集成智慧。传统的多筒洗衣机方案里,每一筒都需要配备一套投放系统,占用大量空间。G5反其道而行之,将集成式智投模块巧妙安置于洗衣机底部通常被闲置的空间内。要从机身底部把洗涤剂运输到上方的四个筒,不仅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还要保证每个筒都能按需进行自动精准地投放洗涤剂,这对整个中枢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最终,通过一套包含5个进水阀、9个切换阀和2个泵的复杂中枢系统,G5实现了一套智投实现四筒精准自动投放。对用户来说,操作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只需要插入一个智洗魔盒,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四个筒都能自动获得适配的洗涤剂投放。胡杰华告诉36氪,“这也是我们把便利留给用户,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一种实践。”
松下是在用一款产品回答行业问题,而不是追逐短期市场。
先行者的长期主义:
做“难而正确”的事
开发像ALPHA G5这类颠覆行业的产品,意味着高昂的研发投入、漫长的周期以及更高的失败风险。这是一条典型的“非主流”创新路径。
对于松下的路径选择,胡杰华是这样解释的:“无数次的打磨,超过两亿元的研发投入,背后都是为了一个信念——我们不只是做一台产品,而是要留下一个行业答案。我们相信这次尝试的高度集成路线,会成为未来整个高端家电行业的重要方向。”
ALPHA系列所秉持的“先行者,自成答案”精神,意味着松下愿意也有能力去探索那些难而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只是做安全的、跟随式的改良。G5不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是对未来十年家庭洗护方式的一次预演和重构。“一台就是一间洗衣房”的概念,不仅融洗护之大成,更在“家空间”上带来更大的自由。以常规阳台为例,以往阳台或许只是洗衣晾晒的功能空间,G5则打破了“阳台=洗衣房”的传统定义,将阳台从功能空间中解放出来。“它可以成为你宠物的活动区,也可以成为你的运动场所,也可以成为你喝茶聊天的休闲区,这就是我们想要为家庭所贡献的。”胡杰华如是说。
为了匹配G5突破性的产品气质,松下在传播上也进行了一场全球领先的先锋实验,同时,这也是家电行业中的一次全新尝试——联手人工智能广告公司 Silverside,发布了一支全程由 AI 制作完成的宣传片,从剧本生成、画面渲染到配乐创作,全部由 AI 完成。这支影片不仅精准输出了“一台就是一间洗衣房”的核心概念,更通过超写实与未来感交织的画面语言,将G5的技术价值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场景。松下用跨时代的AI生产力,来讲述一个跨时代的产品。
胡杰华告诉36氪:“通过这支影片,我们想传递一个很明确的价值,那就是松下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拥抱新事物,我们始终会站在科技的前沿,看见未来,实现未来。”
松下,重写高端家电
未来十年的答案
有许多重大创新,在诞生之初都是“非主流”的路径,却最终改写了行业。
回顾洗衣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真正的创新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或参数竞赛。从单缸到双缸,从波轮到滚筒,从自动到智能,每一次行业变革都是由能够解决用户真实痛点的创新所推动。
ALPHA G5的价值在于,它并未停留在“多筒”的数量竞争,而是深入洞察用户需求本质,用系统性的集成创新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种创新思路不仅为用户创造了真实价值,也为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它标志着高端家电竞争正从功能叠加走向系统级集成,同时也预示着家的未来形态:电器不再仅仅是工具,更是空间解放者和生活方式进化的推动者。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家电行业的竞争正在从价格战、参数战转向价值战、体验战。那些能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用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松下正以ALPHA G5为范本,探索着家电行业的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