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少时间,享更优生活”——当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规划空间、扫地机器人自主完成清洁、预制菜十分钟搞定一餐,这些曾被贴上“懒人”标签的生活方式,如今已演变为都市人群追求高效便捷的新潮流。“懒人经济”的背后并非真“懒”,而是通过创新服务与技术手段降低时间成本,满足现代人对快节奏、便利化生活的追求。
分工与科技托起高效生活
近年来,“懒人经济”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且展现出了蓬勃的增长势头。据中研网数据统计,预计从2021年到2025年,中国“懒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以12.8%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淘系平台的销售趋势同样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消费者对节省时间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懒人经济”预计将继续扩张,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懒人经济”的兴起,源于社会发展对“时间价值”的重新定义,两大核心动力推动其从概念走向日常。
一方面,社会分工的持续细化,催生出一系列贴近生活场景的新职业。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美甲师、遛狗师,甚至专注于餐饮服务的“剥虾师”等岗位不断涌现,让过去需亲自完成的琐事,可通过专业服务高效解决。数据显示,2024年相关家政服务需求同比增长24.8%,专业分工带来的“省时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成为“懒人需求”落地的关键支撑。智能家电的迭代、即时配送技术的成熟,让“解放双手”从想象变为现实。小到能自动规划路线的扫地机器人,大到可远程操控的洗烘套装,技术突破让“家务零负担”成为可能;而即时配送体系的完善,更让餐饮、日用品等需求实现“分钟级送达”,进一步降低了生活时间成本。
谁在拥抱省时生活
电商数据分析平台炼丹炉发布的洞察显示,“懒人经济”的核心体验者呈现出清晰的群体特征,其需求并非盲目追求“便捷”,而是兼顾效率与品质。
从人群分布来看,女性是主要参与者,占比54%,高于男性的46%,更倾向通过服务与产品简化生活流程;年龄层上,25至35岁群体成为绝对核心,这一群体工作节奏快,对“高效解决生活琐事”的需求最为强烈;地域方面,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占比达43%,这些地区配套完善、时间成本高,“省时服务”的渗透率领先。
从使用习惯来看,“省时服务”已融入日常:41.2%的年轻人每天使用外卖、跑腿、家政等服务,37.7%每周使用3至5次;但在“懒人产品”拥有量上,34.9%的消费者仅使用1至2件,41.9%使用3至5件,仅4.3%拥有5件以上,意味着市场仍有巨大的体验升级空间。而品类偏好上,外卖、预制菜、智能产品位列前三,洗护清洁剂、粮油速食、生活电器等品类在淘系平台占比超60%,成为“省时生活”的核心载体。
三大领域引领省时体验升级
在“懒人经济”的浪潮中,智能家电、食品饮料、彩妆个护三大领域表现突出。
智能家电是“懒人经济”的核心赛道,其中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洗烘套装等家务替代型产品,因精准切中消费者解放双手的需求,销量持续攀升。淘系数据显示,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洗碗机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洗鞋机、洗烘套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均保持每月10%以上的环比增幅。人们对高效体验的追求,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食品饮料行业是“懒人经济”的另一重要阵地,预制菜、养生零食、代餐粉、方便面包等即食即烹品类,因能快速解决人们的饮食需求,销售额持续走高。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便捷食品的需求已从单纯饱腹升级为健康与场景的双重满足。在品类选择上,鸡肉零食、坚果、冻干水果等健康零食占比超40%,传统西式糕点、膨化食品占比下降至20%以下。
彩妆个护行业同样深受“懒人经济”的深刻影响,素颜霜、磁吸假睫毛、免洗洗发水、多用霜等省时产品,因能简化美妆护肤流程,销售额呈周期性增长。其中,素颜霜凭借妆护一体的特性,成为与追求便捷的消费者需求匹配度最高的品类,使用场景则集中在白开水妆、夏季户外、通勤等场景,轻量化、省时是这类产品被反复提及的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陈斯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