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立科达医疗用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科达”)的车间内,25名身着净化服的工人正对一批即将出厂的低温凝切刀进行最终检验。
“这些产品将直接应用于手术一线,各岗位员工必须通过高标准自检、互检与抽检三重关卡,确保出厂产品零瑕疵。”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春艳说。
由立科达自主研发的低温凝切刀,外形精巧如钢笔,其尖端可释放高频交变电流,在精确切割组织的同时实现快速凝血。且该产品仅需5瓦至10瓦低功率运行即可产生高电导率,显著降低了传统高功率电外科设备对肌体的热损伤风险。凭借这一技术突破,立科达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秀企业奖”。
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模具制作、生产制造、产品注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医疗器械企业,立科达自2020年实现全国销售以来,销售额及利税已连续5年保持翻倍增长。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3.8亿元,纳税2800万元,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截至目前,立科达已获5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并构建起“1家控股公司+7个区域服务中心+16家本地配套企业”的产业链协作体系,本地化配套率高达85%,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
同日,在距立科达仅2公里的圣光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输液器生产车间内,包装完毕的输液器正沿全自动生产线有序传送。
“这是我们的顶尖全自动化生产线,输液器日产能达200万支,注射器日产能达400万支。”圣光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磊介绍,作为输注类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圣光医疗拥有超过200种规格的系列产品。
圣光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孟海涛表示,企业近期新增了20余台智能制造输液器生产设备,目前已累计投入5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覆盖输液器、注射器及留置针等产品,产能提升幅度超75%。自动化改造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实现了产能翻番,还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与质量稳定性。
两家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郏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崛起。近年来,郏县以圣光投资集团、立科达为双核心,联动德客达、大德广等企业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链项目集聚布局,着力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孵化基地。
而这种“研发—加工—流通—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又得益于郏县近年来实施的系列招商举措,成功打通了医疗器械、医美产业壁垒,构建了上下游协同、产学研联动、市场端支撑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截至目前,郏县已集聚16家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2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性能医用设备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2024年,郏县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实现生产总值8.8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4.01%。(蔡长伟 张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