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家里那个机顶盒,好像已经很久没开过了。你明明每个月都在交钱,可它就躺在电视柜上落灰,遥控器电池都鼓包了,屏幕却一次也没点亮。问题来了,你上一次打开它,到底是什么时候?
我翻了下公开数据,中国有线电视用户的确在持续下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统计显示,2023年底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大约在1.2亿户,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以上(数据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2023年度统计公报)。而同期,IPTV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亿,OTT视频用户也在3亿以上(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2023年电信业务发展统计公报)。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早就超过了有线电视的巅峰期。
这不只是数字好看不好看,而是一个真切的分流。家家户户当年交钱拉有线,如今有一半人已经直接拔掉那根线,剩下的人也大多只留着一个象征。更现实的是,月活跃用户数量差距摆在眼前:IPTV和OTT的使用频率比有线电视高得多。你可能还在缴费,但真正看电视的习惯,早就被手机、平板、智能电视改造掉了。
广电当然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贵广网络,这两年就砸下超过十亿元做政企业务,换了两百四十多万台新终端(数据来源:贵广网络2023年财报)。看上去动静不小,但结果只是把血止住了一点,收入没有真正起来。因为真正的病根,不在铜线,而在思路。
运营商早就把手机、宽带和电视绑到一张账单里。你在一个App里查流量顺便付电视费,顺带还送点流量包。用户不用想,直接都交给它。而广电这边还在教你线要插紧,还在分套餐:高清要加钱,点播要单算,政企要另签。就好像用户活在过去,而账单一年比一年复杂。
信号问题也让人崩溃。停顿、马赛克、卡顿,都是常态。你打开一次机顶盒,体验一次掉线,下一次你就不会再碰。久而久之,那个小黑盒子就成了客厅里的摆设。老用户的忍耐也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人干脆直接拔掉电源,完全依赖IPTV或者手机投屏。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用户想要的不是线,而是方便。随时点开,随时看。设备之间最好无缝切换,交钱也要一站式解决。OTT平台和运营商抓住的就是这个心态。他们提供的不是单一的看电视,而是全场景的娱乐和通信。你付费的是体验,而不是设备。
反观广电,还沉迷在硬件和线路上。思路没转过来,就很难再把用户拉回去。哪怕砸钱更新终端,也只是延长了一点时间。关键是商业模式没有调整。内容整合跟不上,用户体验跟不上,价格体系还在拆分。于是,年轻用户彻底流失,中老年用户也在慢慢切换。
我问过几个朋友,他们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有的说早就不用了,连电费都懒得给机顶盒留。有的说家里老人还在用,但也经常抱怨卡顿。更多人直接回答:想看电视节目,用手机App投屏更方便。简单一句话,答案已经写在里面了。
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铜线能不能升级的问题。哪怕给你换成光纤,用户习惯一旦改掉,就不会再回头。广电真正要剪的,是那种只盯着硬件、不看用户的思路。否则,再多的终端、再多的补贴,也只是拖延,而不是逆转。
你的生活已经被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捆绑成一个整体。你交的账单解决了通信和娱乐,电视机只是其中一个出口。广电还在把电视当作唯一的核心,结果就是越来越被边缘化。更现实的冲突是,用户对它的需求在降低,但费用和复杂度却在升高。你能忍多久?
所以问题回到最初。家里那个机顶盒,你还会主动去打开吗?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