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高校迎新活动中,人形机器人成为备受瞩目的“科技明星”。这些具备动态展示、趣味互动甚至行李搬运功能的智能设备,不仅为新生带来新鲜体验,更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多所高校引入的机器人品牌各具特色,其中一款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
南昌大学迎新现场,众擎机器人推出的PM01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身高138厘米、体重40公斤的机器人,拥有超过23个自由度,腰部旋转角度突破300度。其核心技术通过光学动捕采集人体运动数据,结合端到端神经网络学习,可在复杂环境中快速优化行动策略。配置方面,PM01采用行星关节模组与10000mAh快拆电池,续航达2小时,商业版与教育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感知传感器和算力模组的性能上。
兰州大学迎新活动中,宇树科技发布的G1人形机器人同样表现亮眼。这款身高130厘米、体重35公斤的机器人,搭载23至43个关节电机,采用低惯量高速内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与工业级交叉滚子轴承,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其力控灵巧手支持力位混合控制,可精准操作物体。G1的通用版与教育版在自由度与二次开发支持上存在差异,9000mAh快拆电池设计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机器人还出现在山东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的迎新现场。
在江西高校中,南昌理工学院引入的松延动力N2人形机器人(小顽童)以运动性能见长。这款身高118厘米、体重30公斤的机器人,全身自由度达18个,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实现拟人行走步态。在亦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N2以3.2米/秒的最大移动速度获得第二名。其动态抗干扰能力与1-2小时续航时间,配合多色可选的外观设计,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燕京理工学院选择的达闼科技Cloud Ginger 1.0人形机器人,则以功能多样性取胜。这款身高160厘米、体重65公斤的机器人,拥有34个自由度,集成了迎宾接待、群舞演绎、业务办理等12项应用服务。其轮式全向运转系统与精准视觉抓取能力,曾荣获2020中国设计红星奖,在教育科研场景中具有独特价值。
清华大学迎新团队中,加速进化公司推出的Booster T1机器人展现了“稳”与“耐造”的特性。这款身高120厘米、体重30公斤的机器人,采用高强度金属与工程塑料复合外壳,抗冲击能力达15N·S。其10500mAh电池支持2小时行走或4小时站立,核心团队20年的技术积累为产品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款机器人也出现在大连理工大学的迎新现场。
调研数据显示,宇树G1人形机器人成为本次迎新活动中最受高校青睐的型号。其亲民定价与高性价比,使其在实用性与普及性方面表现突出。除了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同样在多所高校迎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引入的云深处、宇树品牌四足机器人,通过提供引导咨询等服务,为校园增添了科技氛围。
从迎新场景延伸至教育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拓展。当前高校市场的实践,为机器人进入中小学教育场景提供了宝贵经验。无论是教学辅助、校园服务还是兴趣培养,智能设备的深度融入都将为教育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