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球人文地理》中,介绍了章鱼的智商和遗传等。
章鱼非常聪明,有三个心脏,九个大脑,五亿个神经元,两套记忆系统。
通过身体的独特构造,章鱼可以灵活地控制八条腕足,捕捉食物,躲避伤害等。
章鱼的基因,也特别丰富,有三点三亿个,比人类更多。并且章鱼可以编辑基因,来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在不同的地方存活。
当然,章鱼也有很多的局限,导致其不能进一步发展。
一是寿命太短,每一代都是从头来过,学不到父辈的技能;二是基因编辑的时候,受到限制,无法适应所有的环境,比方说无法到淡水区域,没水的地方;三是喜欢独处,有自以为是的样子,也没有家庭生活。
以上描述,就是章鱼定律——如果我们以章鱼为老师,看其利弊,就能够发现“很多孩子出生不出色,和父母的遗传关系很大”之类的道理。
孩子的未来,很多结果是“一代传一代”,别知道太晚了。
01
对环境适应性差的父母,养不出有四方之志的孩子。
我的二爷爷,一辈子在农村种地。
前些年,当地有移民的政策,允许农村人到城里去生活,并且优先推荐到工业区打工。
我的几个堂叔,都准备到城里去安家。爷爷站出来,极力反对。
爷爷几乎是哭诉:“城里没有地,靠什么生存,粮食怎么办。”
最小的堂叔,听了爷爷的话,就继续在农村生活。
其他几个堂叔,都到城里生活了。
一晃过了五年多,在城里的堂叔,房子有了,工作有了,社保有了,子女读书也方便了。
小堂叔仍旧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很少,也没有社保。未来显得堪忧。
去年冬天,小堂叔一咬牙,也到城里生活了。他很后悔,当初不应该听老人的话。
很多父母,适应性很差,到外地住一晚,都睡不着;去打工,肯定是不行的。反正他们,死活不愿意离开老家,还拉着子女到老家来生活。
“好男儿志在四方;家贫走他乡”,如果困在一个地方,人是没有出息的,走出去还有机会。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也很精彩。
当人习惯了随遇而安,在一个新的地方扎根,那也会风生水起。没有必要让孩子在贫瘠的土地上,为了二两米而发愁。
02
总是墨守成规的父母,养不出学业有成的孩子。
章鱼通过编辑基因,学到新的技能。人也可以如此。
通过读书,打破父母的认知层次;通过创业,学到更多的适用技巧。
如果父母墨守成规,那么孩子要干什么,稍微出格一点,或者超出父母的认知层次,就会被反对。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变成老实人,这不敢,那不敢。
村里有一个老木匠,很受欢迎,也赚了不少钱。
老木匠把儿子也教会了,从此父子一起干吼。
儿子常常琢磨,用新的方法去做木工。比方说,买电动木工器具,用电脑做设计图。
老木匠总是反对儿子创新,认为儿子是不务正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建房,也不用木头了。城里人买房,用颗粒板、拼接板等做装修,传统的木板很少用。这下子,父子就失业了。
父亲就纳闷了——上等的木材,怎么没有人用。这颗粒板,到底有什么好?
很多父母,过分要求“子承父业 ”,又不允许孩子创新,这肯定是家族事业,要被淘汰。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父母这一代的做法,到子女这一代,不一定有用,甚至会颠覆。
唯有鼓励孩子去学习,掌握新技能,跟着时代走,超越父母,才能够有起色。
也许孩子的做法很另类,也没有关系,也是超越了父母的认知范围而已。多鼓励就最好了。
03
寿命很短、病痛缠身的父母,养不出有身体优势的孩子。
我们看过一些家庭,父母把病痛,遗传给了孩子。
我们也同情这样的家庭,也帮助他们。但是孩子的未来,还是堪忧。
我住的小区,有一个先天性耳聋的女子,靠看人嘴巴来判断人家说了什么。交流是可以的,但理解比人迟一步。
女子读了大学,找工作却很为难。不得已,到本地一家打字室工作,收入很少。
身体不好,变成了女子一辈子的障碍。
一般来说,父母长期在寻医问药,也给孩子成长,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孩子,几岁开始就承担了家庭的生活压力。
如果父母早故,这孩子的生活,就更难了。孩子可以得到社会的照顾,却没有父母的爱。万一孩子遗传了某些病痛,也活不长,二三十岁就考虑生死问题,想来是可怕的。
没有得到父母的教导,没有感受家庭的爱,也没有好的身体,这让孩子怎么变出色。残疾人也有美好的未来,但是困难会是正常人的数倍。
04
老舍在文章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父母除了把基因传给了孩子,还把骨子里的东西给了孩子。
生活习惯、做人的格局、看问题的方法、待人的态度、学习的能力、出生的环境、家庭的嫡子等,都可以是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东西。
想要孩子出色,还要从父母自身做起,遗产的影响力,要是正面的。
身体健康的父母,养出身体健康的孩子。
随遇而安的父母,养出远走谋业的孩子。
顺势改变的父母,养出顺势而为的孩子。
终身学习的父母,养出进取不止的孩子......
孩子的人生,一开始是父母遗产的,后来才是孩子自主形成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传给孩子幸福的因素。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