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也敢打广告?打车也要先看广告?多少年了,百度还在因为广告的事上热搜。
起因就是有网友用百度地图叫车的时候强制跳出广告,看完之后才能回到叫车的界面,而这个广告的关闭按钮就是淡淡的偷偷的藏在右上角,颜色灰的跟这个背景几乎融为一体了,直接引发大家对百度吃相的吐槽。
而百度也是赶紧回应,说媒体报道不对,我们的关闭按钮其实是很明显的,用户可以随时关闭的,反正澄清了一堆却没有否认弹广告的事。
可能前科太多,网友们根本不买账,这已不是百度第一次因为广告问题引发争议。今年5月,百度地图就因在导航路径上“焊死广告”遭到全网吐槽。
用户在使用导航时,百度导航的路面上直接写着累了困了喝某某特饮,文字铺满了道路,甚至会遮蔽地面的标志,而且还自动配了语音播报,关都关不掉,路边还有虚拟的广告牌,这真的是把广告焊死在路面上了,让开车的人强制观看。
不少用户质疑,地图类应用因其对行车安全的关键性,理应对广告设置更为审慎。“你在微博看个广告点错了,最多尴尬一下。但你在高速路口点错了,那可是命运的转折点!”
事实上,国家广告法虽未针对地图软件作出详尽规定,但明确禁止在交通安全设施上设置广告。
一旦地图界面成为“广告位”,其线上属性无异于线下交通设施,理应受到相应监管。
一生被广告硬控的中国网友,本来对于各种APP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广告都是有些习以为常了的。只要不影响使用体验,对于品牌的广告行为不少用户也都是有着极高的包容度。但凡事就怕本末倒置,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导航软件安全以及使用体验是第一位的。把广告优先级排在安全性和使用体验前面,自然会遭到用户的口诛笔伐。
为什么百度现在这么拼命的去打广告呢?
因为它要靠这个挣钱,随着互联网公司盈利压力增大,广告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地图类应用虽然免费,但其背后拥有庞大的日活用户群,确实是广告主争抢的“黄金入口”。
百度最近的财报也不大乐观,今年二季度百度在线业务收入是下滑了15%,广告在内的核心业务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滑了34%,特别是他“老主业”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狂掉。2023年,百度搜索在国内还有将近7成的市场份额,今年6月降到50%。一方面就是它广告太多,另一方面各种AI工具也在替代它。
而说到AI,那百度是起大早赶晚集典型。自动驾驶是它先提的,但萝卜快跑现在规模有限,跑得并不快。8年前,百度就ALL in AI,但是文心一言早就被deepseek等后起之秀抢走风头和市场,哪怕在它最强的搜索引擎这块,跟AI结合的市场也没有干过夸克、微博,还有今日头条等等。
于是,百度现在就陷入到AI撑不起,赚钱靠广告,但是广告在变少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要维持业绩,只能把广告往地图这样的产品里面塞。
值得注意的是,地图导航领域的广告问题并非百度一家独有。
据报道,除了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滴滴出行等应用在打车流程中也存在弹窗广告,且广告及关闭按钮设计与百度地图类似。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31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其中就点名高德地图APP存在开屏弹窗广告“乱跳转”、关闭难的问题。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包括导航软件在内的APP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弹窗广告必须提供清晰可见、可一键关闭的关闭标志。然而现实中,各大地图APP普遍没有在首页或显著位置提供广告关闭选项,使用户往往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在商业利益与公共服务之间找到平衡,是导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当技术升级服务于用户体验,商业变现不损害公共利益,导航软件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人们的出行保驾护航,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而不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迷失方向,沦为商业利益的附庸。
总之,广告不是不能打,但绝不能侵犯用户体验,更不能威胁到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