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服务领域,“看病难、跑腿多”曾是不少群众面临的痛点。如今,贵州省清镇市以数智化为抓手,构建县域医共体模式,从网络联通、AI赋能、智慧服务到生态重构,多维度打破医疗服务壁垒,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将便民红利切实送到百姓身边。
县乡村三级联网: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过去,村民“扛着片子跑县城”看病的场景在清镇已成历史。现在搭建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专网,实现了医疗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共享,彻底改变了传统就医模式。
黑泥哨村医生用AI辅助诊断。张弘扬摄
截至目前,依托该专网已完成7.9万例远程影像诊断、12.2万例远程心电诊断,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9万项次,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68.37万元。对于急性胸痛等急症患者,这一网络更成了“生命通道”——社区、乡镇医院拍摄心电图后,县级医院医生可实时查看并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快速制定转诊或治疗方案,为抢救争取关键时间。
网络背后,是清晰的数据传输链路与严密的安全防护。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柏朝勇介绍,所有运营商光纤接入医院通信间后分流至数据中心,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均通过该中心传输,实现“村拍片、县诊断”的实时联动。同时,为保障患者数据安全,清镇构建了全链条防护体系:所有医疗机构接入卫生专网并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基层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部署防火墙;县级医院配备入侵检测与态势感知系统,医疗数据全程加密;数据中心通过多重软硬件实时监控操作行为,从网络、终端、系统等多个层面筑牢安全“防护墙”。
对群众而言,数据联网带来的便利触手可及。患者刘阿姨通过健康管理小程序,不仅能随时查看2014年以来的就诊记录、今年每次随访的血压值,在家自测的血压数据还能与卫生室数据对比,医生通过小程序即可全面掌握她的健康状况,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AI赋能基层诊室:医生有“靠山”,村民就近看好病
“有了 AI 系统,诊断更准确,遇到复杂病例也不慌了。” 黑泥哨村卫生室医生杨先兰操作着AI医疗辅助系统,屏幕上实时弹出的病症分析、用药建议,让她为患者诊疗时更有底气。如今,清镇乡村两级AI医疗辅助系统日均使用超500人次,在AI“专家助手”的助力下,基层门急诊率从53.97%提升至57.34%,村民“家门口看好病”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清镇市县域医疗数据中心。张弘扬摄
AI不仅辅助诊断,还强化了上下级医院的联动。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张小芳表示,通过系统可直接将患者的心电图上传至上级医院,诊断精度更高,医共体的融合性显著增强。此前遇到复杂病例会犹豫,现在有AI规避误诊风险,村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也大幅提升。
数智化还简化了转诊流程,为患者争取时间。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付航介绍,基层遇到诊治困难的患者,可通过信息化系统传输资料、开展视频会诊,县级医院能直接制定诊疗方案。若需转诊,线上即可协调床位,最快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从乡镇到县城的转诊,既让基层医生有了“底气”,也免去了村民来回奔波之苦。
智慧服务 + 慢病管理:看病更高效,健康有 “管家”
在清镇市妇幼保健院,智慧服务正大幅提升就医效率。“患者通过自助机可直接选择就诊科室、预约时间,用医保卡缴费还能走统筹报销,不用在窗口排长队。” 该院工作人员周小芸说。儿保科医生胡丽娜补充,医院提供自助机缴费、诊间支付、手机小程序缴费及现金窗口等多元支付方式,有效分散人流,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较以往减少40%,如今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已达94.56%。
社区医院心电图实时上传。张弘扬摄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数智化管理让他们有了“专属健康管家”。目前,清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超96%,居民健康素养达43.6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76个百分点,人均期望寿命也从78.8岁提升至80.2岁。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一个月花几块钱就能在村卫生室开药,医生每次都会帮我量血压,还会查看我手机里的血压记录,提醒我调整饮食。” 高血压患者赵女士说,随身可查的健康档案让医生能随时掌握她的健康情况,也让她心里更踏实。
数智化重构医疗生态:资源下沉,红利上浮
清镇市县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建成,打通了县乡村三级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为医共体“七统一”管理(人员调配、药械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医疗生态全面重构。
中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弘扬摄
“以前基层分院床位使用率只有 27%,现在提升到 79%;以前很多患者舍近求远跑清镇人民医院,现在 92% 的人选择在乡镇看病。”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副科长鄢忠强指着数据中心界面介绍,数智化让医疗资源调配更高效,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医疗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以数字化技术全面重构医疗服务体系。” 清镇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袁鹏表示,数字化就像一座“桥梁”——在技术层面打通数据壁垒,在服务层面重塑医患互动,在管理层面实现科学决策,最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健康红利浮到百姓身边,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张弘扬、钟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