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立法护航合成生物产业 竞逐“黄金赛道”
创始人
2025-08-30 12:01:56
0

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已成为一条新的“黄金赛道”。《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于8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拟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深圳在新兴产业领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以“小切口”立法护航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现大发展。

首次以“小切口”形式开展产业促进类立法

什么是合成生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像组装汽车一样,科研人员将基因片段、蛋白质等“零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出新的物质、生命形式。

这项颠覆性的前沿技术,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产业战略高点。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合成生物相关战略部署和支持计划。深圳对合成生物产业前瞻谋划、科学布局,已初步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若干规定》共32条,不分章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创新立法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为破解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堵点,持续巩固扩大产业发展优势提供了法治保障。

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

数据统计,近3年全国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以源头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密码。《若干规定》将这一深圳实践在法规中进一步深化,明确规定,持续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部市联动项目,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要求市科技创新部门开展专项扶持,针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布局。

《若干规定》还提出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落地等全流程服务。明确市发展改革、科技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和要求对合成生物企业购买的研发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资助,规定本市检验检测事业单位应当对合成生物企业产品检验检测费用予以优惠。

全力缩短合成生物产品的入市周期

产品审评审批周期长、应用推广进程相对迟缓等一直是困扰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痛点。为此,《若干规定》多举措推动缩短合成生物产品的入市周期,拓宽合成生物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推广渠道。

一方面,探索审评机构和技术机构培育新模式。在“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强化央地协同,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动建设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在保健品食品新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等领域推动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参与检测、分析等工作,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评和技术检测服务。

另一方面,促进合成生物产品的推广。明确市工信部门会同市科创部门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市财政部门依法推进相关产品依法便利化采购,规定市工信和市科创部门可以编制推介目录和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推动增加合成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

同时,鼓励多方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行业创新自律,提升我市合成生物产品的竞争力。

保障产业空间加大金融支持

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在空间、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需求,《若干规定》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支持。要求有关部门在编制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对实现工业化量产的合成生物企业产业空间需求予以优先保障。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加大对合成生物初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融资成本。

《若干规定》还明确,市政府推进合成生物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分离,持续优化审批条件、审批流程。支持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申报成为市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单位,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给予通关便利。

专家和企业代表评价: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合成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具有科学前沿性和技术颠覆性,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迅速,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深圳作为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版图上的重镇,构建了从原创性研究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深圳模式”。此次深圳对合成生物产业立法,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不仅固化了部市联动支持合成生物学研究、建设专业化合成生物产业园等好经验好做法,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市场准入、支持应用示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产业发展给予全链条的支持,为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傅雄飞:近年来,深圳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推向市场,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深圳此次以“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形式针对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精准回应。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就提出了推动合成生物产品加速入市和应用推广的系列措施。相信在法规实施以及政府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后,将有力推动产业瓶颈问题的解决。今年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若干规定》将深圳在“十三五”时期开始探索的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等部市联动项目以立法形式明确下来,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也增强了我们做长周期的原始创新研究工作的信心。

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黎阳:我们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全生物合成的角鲨烯作为疫苗佐剂。传统的角鲨烯是从鲨鱼来提取,每吨角鲨烯需要捕猎3000条鲨鱼,而我们用合成生物的方法,一吨的角鲨烯只需要一个占地不到6平方米的发酵罐,7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支持药品生产企业使用合成生物技术替代动植物提取法生产药品,这意味着我们在申请药品审批时,沟通成本大幅下降,打消了我们之前的顾虑,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球最大!海上巨无霸,来了 8月29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为我国风电向...
长春举办“AI+X”主题沙龙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为深入推...
我国低空装备产品数量超400万... 记者今天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低空装备产品数量超400万台。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
徐直军:在一起,让鸿蒙更精彩 来源:手机上的新浪 2025年8月30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新场景·新体验”鸿蒙生态大会202...
海外进击 荣耀折叠屏欧洲份额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8月28日,荣耀在英国伦敦举行发布会,将最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gic V...
光学AI图像生成器能耗降至毫焦...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论文称,...
质感高级,好用耐用!vivo ... 有这样一款手机,它不仅适合学生党、适合骑手、适合户外活动爱好者,甚至还适合老人使用。它就是即将在9月...
加密软件成境外间谍新掩护 国家...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一些通用加密通信软件在为信息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为境外间谍不法活动提供了新的掩...
原创 手... 手机直连卫星,真的要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了? 工信部刚发布了最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发...
拼多多助力农产品点绿成金 在嘉兴乌镇的5G植物工厂,一种形似小坦克的全场景数据采集机器人正忙碌着,负责检测、收集“嘉红100”...
即发集团不用一滴水染出筒子纱 □记者 张晓帆 报道 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听不到机器轰鸣,也看不见污水排放,只有密闭的超临界...
顶固集创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顶固集创(30074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安徽建工高速运营:数据领航 服... “这里是徐淮阜高速公路管理处智慧管理中心,系统监测到淮北段下行LK61+560路段有两轮车驶入,请立...
单机年发电量1亿度!全球最大海... 今天(8月29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为我...
马斯克旗下星链又一里程碑:全球... 财联社8月28日讯(编辑 卞纯)当地时间周三,马斯克旗下基于近地轨道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星链”(St...
“科创郑州”再发力!一批医疗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浩 在医疗技术创新领域,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正为临床诊疗带来深刻变革,同时也展现出...
卧龙电驱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卧龙电驱(600580)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蜗牛黏液“创可贴”,这样修复伤... 吴明一 你知道吗?貌不惊人的蜗牛,居然有修复伤口的本领。近期,我国科学家用蜗牛黏液研发出一种“仿生...
100 Gbps!全球首款6G... 中国首款全频6G芯片利用光子技术实现100Gbps传输速度,为AI原生无线网络奠定基础。 据《南华...
金明精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金明精机(30028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