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很多人的2023,充满了跌宕起伏。春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时刻,既能停下来享受亲情的温暖,也能整顿自己的心情,畅想新年的际遇。同时,这也是一个反思和自省的时刻:我是怎么走到了今天,明天又该如何寻找新的人生可能?
人是环境的产物,又以自主的行动改变着型塑我们的环境。过去的一年,有人转换了工作赛道、生活地点,有人做出买房结婚等重大人生决定,有人想跳出职场去寻找诗和远方,还有人重新认识和至亲的关系。这些选择离不开外在因素的影响,可是也有个体的内在冲动,想去一个有风的地方,感受自由的吹拂。
搜狐“狐度工作室”春节推出特别策划《去有风的地方》。一起来看五个人生境况迥异的人,如何改写日常,追风而行。在他们身上会发现,不管环境如何,人总有抵抗命运的渴求。外界障碍再大,也不能消解人对自由和爱的渴望。
以下是搜狐“狐度工作室”春节特别策划“去有风的地方”第二篇:
文丨橙子
30岁、单身、北漂、裸辞,我带着这些个个都是bug的标签,走过2023。如果要总结这一年,我的关键词是:勇敢、自由、快乐。脱离轨道奔向狂野,我没有重启人生,但我拥有了真正的生活。
01 裸辞
2023年1月,和老板提完辞职那天傍晚,我走出公司办公楼,深呼吸一口北京的雾霾,空气里都是自由的味道。
裸辞这件事,我已经计划半年了。我当时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干了两年,活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曾经在纸媒当记者时那种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价值感也几乎烟消云散。
我两年没有休过年假,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得待命,每个月至少有一次通宵写稿,公司卷,自己也卷,我太累了。
一次通宵工作后的早晨,透过小小的窗口看到了极其绚烂的粉色朝霞。作者供图。
即将30岁,我也开始考虑职业方向转型的问题,试图骑驴找马,但事实上我压根没有精力去应付面试,就连简历都是在朋友的督促下更新的。
我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但理智告诉我,纯躺不行,我的存款不答应,整个东亚职场都不答应。
我联系到之前找我约稿的编辑,也拜托朋友帮忙介绍需求,开始兼职撰稿,直至掌握了几个有望持续稳定合作的资源渠道,确定能靠自由撰稿获得一些收入,便果断地裸辞了。
过去这一年,裸辞重启人生这个说法,在社交平台特别火,作为“过来人”我还是想给有裸辞想法的人提个醒,要么你有大把的青春,要么你有足够的存款,要么你有可以从事自由职业的技能及资源,否则,你可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去对抗裸辞后的焦虑。
当然,即便你什么都没有,当你的身体或者心理敲警钟了,不要犹豫,辞吧。
02 旅行
于是,30岁的我,没车没房没对象,现在也没工作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反而是最轻松和勇敢的时候。
2023年回老家过完春节,我就出发独自去旅行了,一路从湖南到贵州再到云南,在大理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旅居生活。我像是一株长期被丢在钢筋水泥森林里快要干枯的植物,在大理的蓝天白云和阳光下疯狂汲取养分,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和生动。
在大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去早上的菜市场买新鲜水果和鲜花,去赶集看当地人都在买什么土特产,在古城的巷子里瞎溜达,找一家咖啡店发呆一下午,在洱海边的草地上晒太阳……
在大理,每天在洱海边醒来,拉开窗帘就是风景。
说不上来这些事情多有趣,但每一天我都感到很快乐,并且认真地记录了下来:乡野间的丁达尔效应、巷子里一棵孤独的树、寂照庵里的斋饭、咖啡店的猫和狗、照在洱海上的月光……
在大理,我也认识了相处得很愉快的朋友,我们住在一个小院里,一起做饭,一起遛狗,一起出门瞎逛、拍照、喝咖啡,后来,他们都成了像家人一样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他们,我在一年后又回到了大理旅居,紧紧拥抱苍山和洱海,让自己在回归轨道之前再快乐一把。
2023年的春天,在大理旅居一个月后,我和朋友从西双版纳坐火车去了老挝,在琅勃拉邦喝咖啡看日落,在万荣挑战一个又一个觉得自己肯定不行的户外项目,在万象38℃的高温下citywalk。
回到云南,我又接连去了普洱、芒市、腾冲、保山,年末的时候某平台旅行报告给我总结道:“这一年你走过云南的6座城市,如果这里不是你的老家,那一定是你的精神老家”,说得一点没错。
之后,我又独自去了深圳、香港、上海、重庆、新疆、万宁等地,几乎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让我完成了很多“人生第一次”,也在旅途中结识了很多有缘的朋友。
其实,并不是每次旅行都很完美,有时候会遇到很糟糕的天气,有时候航班会忽然被取消,排过几个小时的队,临时更改过很多行程,一个女生独自在路上,尴尬、紧张、害怕的时刻也不是没有。
为了覆盖生活和旅行开支,我也要经常在旅途中接一些撰稿工作,机场、民宿、咖啡店甚至马路边,都是办公地点。
但相比这些,我在旅行中获得了更宝贵的东西。我又找到了那种曾经被庸碌日常磨灭的、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根本停不下来。
在老挝,坐船在湄公河上看日落。
03 自由职业
我开始觉得,或许我也可以换一种活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游民或者自由职业者。
2023年下半年,我暂停旅行状态回到北京,准备用更多精力来探索长期从事自由职业、再也不上班的可能性。
一方面,我持续做着自由撰稿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开始认真运营小红书账号。一个是之前就有同步更新的旅行攻略,另一个是自己喜欢也比较擅长的租房改造。
不过,回到北京后,我的裸辞生活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日常社交话题又回到工作结婚买房,身边人都在各自的职场升级打怪,而我却宅在50平的出租屋里,干着一些未来不知道会怎么样的事情,迷茫和焦虑,似乎是理所当然地袭来。
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更关键的是,我发现,要通过自由职业把收入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耗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比上班少。一边自由撰稿一边运营自媒体,我每天忙得团团转,朋友调侃我比上班还忙,“这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gap year(间隔年,指暂时跳出现有的升学、工作轨道,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由职业的必备技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工作。
而且,自由职业的不稳定性太强,有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意思。这是一个完全的甲方市场,市场行情不好、甲方降本增效,又或者只是对接的业务伙伴辞职或跳槽了,你都可能失去一项收入来源,需要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我自认为是一个情绪相当稳定的人,而且过去一年,我自由撰稿的收入还不错,基本可以覆盖我在北京的高额生活成本,自媒体也算是略有起色,但即便如此,焦虑和不安依然时不时在深夜跑进脑子里。
有一阵子,我甚至开始手忙脚乱地投简历找工作,看着觉得能干的都投了一遍,结果是没有回应或者是自己没有准备好临阵脱逃。
我也想过搬去一个生活成本更低的二线城市,继续做自由职业拿一线城市的报酬,这样可以实现“地理套利”。
但离开北京,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也可能是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全面开启新的生活。人生的确是旷野,要在旷野活下去,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能力。
在新疆骑马穿越伊犁河谷,这一刻我属于旷野。
04 重启人生
裸辞一年后,我开始考虑重返职场。找工作的难度毫无疑问增加了不少,每一次面试,毫无例外会被问及“空档”一年的原因和经历,甚至被反复质疑这样的选择。
我从不后悔裸辞。
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裸辞不会重启人生,但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身上,我深刻地感受到,原来人可以有好多种活法,不是非得围着工作、买房和结婚打转,也不是成为中产、精英才算完美人生。
它也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我不再是那个在时间和工作的锤炼下变得越来越普通的社畜打工人,和同龄人相比,就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和优秀而言,我什么都没有,没有什么钱、没有安稳的工作、没有光明的未来,但我有许多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体验,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充满勇气的我自己。我简直太酷了。
人生就当是旷野,即便有天又要上车,至少我吹过自由的风,淋过酣畅的雨,看过许多次梦幻般的落日。这是勇敢、自由、快乐的一年,是我最好的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