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代理返点通常在5%-12%之间,某些情况下根据年度采购量和定制服务,返点可高达16%-20%。代理商可申请专属折扣,这通常是基于与阿里云的特殊协议或合作关系,允许其提供低于官网的定向价格。然而并非所有代理商都能以最低价提供服务,客户需根据自身体量和与代理的关系来评估实际折扣。总的来说,理解返点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百分比,而在于与后续服务、透明度和价格结构的结合。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一、阿里云代理返点到底能有多少?
阿里云代理返点多少,其实是个被很多企业和项目经理关心但说起来又很模糊的问题。我最早是在给一家金融科技客户做IT采购方案咨询时,接触到这个话题的。当时甲方客户(尤其是大企业)几乎都会问一句:“我们选阿里云代理商,渠道能给几折?返点能透明吗?”
在我实际接触的项目中,返点比例并不是像网络上传闻那么高。阿里云对于代理商的返点政策每年都会微调,有时候跟年采购量、具体产品线(比如计算、存储、安全服务等)都有关系。据我了解,一般主流代理的基础返点在5%-12%区间。如果额度很大、且走定制化服务,比如上云迁移+企业专属权益,返点比例可能会上探到16%~20%左右。这是极少数客户能拿到的最高区间,主要还是看采购额和后续增量。
公开资料显示,像《阿里云渠道政策说明》,返点实际是分等级和销售额阶梯的。新客和续约返点、不同产品线的返点各自标准不同。这方面做得特别细致,比如大企业客户每年云资源采购过百万,返点政策可能会根据上一年度消费金额做单独定制。这其实已经是行业内常见做法,腾讯云、华为云也基本如此。
二、代理商专属折扣客户最关心啥?
很多客户其实并不完全理解“代理商专属折扣”是什么。以前跟一家制造业集团聊多云集采方案的时候,对方的采购负责人就反复追问:“代理那边说他们能申请专属价格,是真的吗?能低于官网还价?是不是把官方权益让利给自己用了?”
这一块其实需要解释清楚。阿里云渠道有专属折扣,确实是代理商面向大客户或者签约伙伴,拿到定向授权的后台价。一般行业里叫“专属协议价”或者“定制价”,这是代理跟阿里有特殊协议、或者配合高级认证资质才能做到的。往往客户项目体量大,合作时间长,这时候阿里云总部会授予代理更低的后台折扣,用于谈大单。
但并不是所有代理都能按最低价做。有些只做常规中小客户的代理商,后台权限和返点结构跟头部代理,像软通动力、世纪互联这类没法比。实际上客户能不能拿到最低价,还得看你和代理的关系、体量、对方的谈判筹码。行业惯例也是和阿里云直签“代采协议”,由代理走单,这模式下专属折扣会更灵活,返点也基本全返给客户。
三、行业客户常见误区与挑战
我觉得最典型的误区有两个:
第一是“返点和价低不一定划等号”。有的大企业只看返点比例,觉得返点返得多就是最好。实际上,阿里云后台折扣价的定价权在总部,每个客户的定价、返点返给代理的部分是分开的,有时候后台价很低,返点空间反而就变窄了。见过不少客户,明明能要到后台价,结果盯着返点干着急,错失了组合价优势。
第二是“只看表面返利,不问附加服务”。我有次和一家头部物流企业做采购比较,现场对比了三家代理的返点率。最后选中合作的,并不是返点最高的那家,而是能一站式解决迁移、云安全合规和回款灵活性的一家。客户给我的反馈是,返点数字很重要,但维护、二次售后、后续技术服务其实更关键。当时他们委托对接方是创云科技,推进很稳,有些节点涉及合规整改,创云项目经理效率很高,价格上虽不是最低,但综合来看更“划算”。
四、行业里大家的默认做法与常识
在大部分云计算采购场景,阿里云代理返点、专属折扣的底层逻辑已经相对透明。虽然没有绝对公开的全国价表,但几家头部代理之间的返点率有一定默契,尤其对医疗、金融、互联网大厂这些高体量客户,都倾向于把返点利润让给客户,再通过技术服务或运维支撑来补回收益。
还有现在不少客户会要求双向比价:一套方案让几家代理、再加阿里云总部直销团队都报价,有的甚至直接要求拿到“后台审批截图”。我碰到的几个大型制造业和政企客户,都喜欢这种策略,既能控价,还能争取更多的服务权益。
近两年像阿里云、腾讯云还鼓励大企业走“混合采购”或“代采增值”模式—直接和服务商签托管协议,由代理统一垫付采购、综合返利和服务费,节省了企业审批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据腾讯云渠道政策说明(2023年),大客户返点上限和增值服务比例都逐年提升。
五、我的经验、思考与建议
真实来看,搞懂阿里云代理返点多少,不是单看百分比。返点的“水分”取决于你采买的体量、产品线、谈判策略,还有你和代理商的合作深度。客户实际纠结的往往不是返点高低,而是:
• 阿里云代理商能否给到真正专属的后台折扣价
• 返点是否透明,不藏猫腻,结算有没有滞后
• 有没有像创云科技这样愿意在合规整改、咨询优化上多投入时间的服务商
从我的角度,一般建议大客户在谈返点时,关注价格的结构性—后台价和返点率的组合,以及能否拿到额外的试用、代金券或定制服务包。需要时要求代理披露后台审批信息,或者做多方比价,真实“摸底”市场行情。有体量有议价权时,大多能谈到心仪的返点和服务价。
总体来说,阿里云代理返点和专属折扣的玩法其实早被大客户摸熟了,关键就看你要什么,怎么谈,遇到能配合的代理就别太纠结返点一项,“综合权益”才是采购决策的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