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液滴生成技巧主要围绕不同的生成方法和技术特点展开,以下是一些关键技巧:
1. 使用微流控技术
注入不互溶液体:在样本溶液上方注入不互溶的第一液体作为隔离液体,可以降低样本溶液蒸发产生气溶胶的风险,从而减少污染并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控制驱动压力:基于第一液体与样本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以及第一液体的密度,确定合适的驱动压力。例如,驱动压力 P满足下述关系式:
P≤σL−ρgV
其中,σ为第一液体与样本溶液分界面的表面张力系数;L 为第一液体与样本溶液分界面的长度;ρ 为第一液体的密度;V 为储液池中加入的第一液体的体积;g 为重力加速度。
2. 选择合适的油相体系
添加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滴表面张力,避免液滴融合。不同的液滴生成油体系(油+表面活性剂)展现出的效果差异较大。例如,以Drop-Surf氟油为油相制备液滴,可以实现极高的流速稳定生成液滴(水相流速可达40μL/min)。
3. 利用气泡破裂生成微液滴
调整工作液体参数:通过调整工作液体的温度和种类,来控制生成的气泡粒径,进而调整生成的微液滴的粒径。这种方法能够采用单一液体工作介质稳定生成粒径相对可控的微液滴。
汶颢微液滴芯片
4. 优化实验条件
选择合适的芯片:使用配套的PDMS标准芯片,确保液滴生成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观察液滴形态:将生成的液滴收集到疏水的基底上,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液滴形态,评估其稳定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控制微液滴的生成过程,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