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云影浮生”突击队一行走进新兴县开展产学研融合实践。受访者供图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云影浮生”突击队一行走进新兴县开展产学研融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的对照研学,深化对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解,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前沿实践深度融合,为粤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储备青年力量。广东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尹冬松、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海明全程参与。
在凌丰集团智能化监控中心,突击队员通过实时数据大屏观摩全流程生产调度系统,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线管控中的应用效能。自动化车间里,工业机械臂以毫米精度完成冲压焊接、智能质检系统以分钟为单位完成单件产品检测等场景,生动诠释了《材料成型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知识的产业化落地。参与调研的学生表示:“课本中‘工业4.0’概念在此具象化,尤其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革新远超课堂案例。”
座谈会上,团县委主要负责人热烈欢迎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云影浮生”突击队一行,介绍了新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并诚挚邀请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团县委建立常态化校地协同机制,引导更多广东海洋大学青年扎根新兴创新创业。凌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与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构建“研发—教学”双元共同体,在装备研发、产品设计等领域深化合作。
尹冬松表示,将遴选学生组建专项小组,把企业提出的材料选用、表面处理等难题转化为攻关课题;郑海明则聚焦“订单班”机制,提出“首期定向培养若干人,安排企业轮岗实习,实现实操能力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是校区推动“新工科”教育改革、实现“政产学研”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未来将依托凌丰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优化实训课程设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并提出深化合作路径:一是推进实训课程与企业生产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实践教育基地,三是联合申报技术课题及专利转化应用。
“云影浮生”突击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分别就新型材料工艺与压力锅新式安全结构提出了改进思路。
此次实践是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深化产教融合的缩影。接下来,团新兴县委将坚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积极对接高校突击队,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以“学校+县域”的合作模式,积极促进各突击队实践落地落实,把青春写在新兴的田间地头,为新兴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冯凯思 王怡君 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