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先锋
范兴辉:智能矿井设备“对话人”
“启用仿真的时候可以标,也可以从博图软件界面上点击仿真图标。”在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柳煤矿”)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范兴辉正在为学员讲解西门子PLC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例加深学员理解。
“范师傅就是厉害,讲解PLC通俗易懂,没经验的电工也能学会。”一个半小时的培训让青年职工直呼学到了很多。范兴辉的拿手绝活就是PLC控制技术,画图、接线、编写程序、诊断故障等,无不精准。但凡遇到解决不了的电气故障,“范师傅”一来总能“药到病除”。
2007年从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杨柳煤矿,从“新兵蛋子”到“技能大师”,作为杨柳煤矿保运一区副队长、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范兴辉在淮北百里煤海深处,将智能化转型的种子播撒在千米井下,为智慧矿山建设奉献创新之力。
“望闻问测”读“密码”
观察设备运行姿态,聆听机械传动声响,询问操作参数变化,检测电气信号波动,这是范兴辉独创的“望闻问测”四步诊断法,由此形成多维立体的故障研判体系。“设备健康就是矿工生命”。他将“故障不过夜”作为职业准则。
随着杨柳煤矿步入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快车道,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更新,“老把式”如何融合“新科技”成了检修工的难题。
范兴辉主动研究学习新工艺,与新设备“深入交谈”,用手绘的方式把新主井所有开关柜的接线路清晰明了地标注在一张图上。“这就像破解设备的沟通‘密码’,哪里不通解哪里。”他一边画图一边跟工友解释道。历时三个月,一张崭新的手绘版“新主井标配图”挂在了工作室内,成了检修班的“通关宝典”。
在智能矿山建设浪潮中,范兴辉成功实现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他研发的多绳提升容器同步运行监测保护装置提前预判设备故障相关技术获2022年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技术革新,开发的智能排水管控平台运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水泵群组自适应调控,每年节约电费160万元,其相关技术使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40%,故障停机时间缩减65%。
攻关笔记写匠心
范兴辉身边常年带着本子和笔,这也是他成为技能大师的“武林秘籍”。
“你看这页,当时变频器跳闸,我记了三种排查思路。”范兴辉翻开泛着淡淡机油味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泛黄的设备检修原理图,“设备不会说话,咱得拿笔当耳朵,把数据‘听’进本子里。”这样的“百宝书”他有40多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近40万字设备“病历”。
面对矿井智能化改造中的“卡脖子”难题,范兴辉组建跨专业攻关突击队。煤矿井下钻孔施工过程中,他创造性采用钻孔环境参数的阈值触发机制,为杨柳煤矿构建本质安全型生产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百花齐放”薪火传
“每道故障都是设备在‘出题’,我的笔记本就是‘答题卡’,‘答题卡’我给了框架,怎么作答就要看你们的了。设备在不断地升级换代,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进步,但与设备‘对话’的真心绝不能变。”2020年,杨柳煤矿成立了“范兴辉大师工作室”。他始终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实地扛起“传、帮、带”旗帜,将手中技术的火把稳稳地传递下去。依托个人工作室平台,他把多年的笔记和工作经验做成课件、微视频、书籍等与职工分享。
作为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范兴辉构建“理论筑基——实战淬炼——创新赋能”三维培养体系,独创的“模块化闯关式”教学法将智能化运维知识分解为多个技能单元,配合实训基地的虚实结合训练系统,使人才培养周期缩短40%。
从普通技工到行业标杆,范兴辉始终保持着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他牵头制定的《变频器基础及常见故障分析》成为集团培训教材,每年开展义务技术培训60余场。面对未来,他正带领团队向数字孪生、智能决策等前沿领域进军,用实干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工匠“智创未来”的使命追求。
青春宣言
在国家发展的大潮中,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无论身处何地,都应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当今青年有的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有的在教育战线默默奉献,有的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作为新时代青年先锋,不仅要做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更要做社会责任感的践行者。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将激荡更多向上向善的蓬勃动力,明确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更加自觉地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