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无人机织就“智慧治理网”
创始人
2025-07-15 17:20:38
0

人民网 赵祖乐

基层治理中,“看不全、到不了、查不细”曾是长期困扰基层工作者的痛点。在成都大邑县,随着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这些难题正被科技的力量逐步破解。从河道巡查到耕地保护,从“铁脚板”的疲惫奔波到“智慧眼”的精准监管,无人机技术正为县域治理装上“翅膀”,推动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跨越。

飞手操作无人机。高建军摄

破“巡查之困”:让每一寸土地都在“云端”受控

清晨的斜江河,水汽氤氲。操作手轻按按钮,无人机带着4K摄像头直上云霄,沿着河道缓缓巡航。屏幕上,水流的颜色变化、岸边的漂浮物、堤坝的细微裂缝,都清晰得如同近在眼前。

“以前巡河,是真难。”县水务局县河道管理站负责人詹承阳回忆,2公里的河段,工作人员得踩着泥泞、拨开杂草徒步往返,大半天下来,不仅累得够呛,一些芦苇深处、浅滩暗处的隐患还容易漏掉。

同一时间,晋原街道黄土村的田埂上,另一架无人机正低低掠过庄稼地。电子屏里,玉米的长势、地块的边界、哪块地有违规搭建的苗头,都一目了然。

晋原街道规建办工作人员邓戎对无人机的优势深有体会,他负责的片区地形复杂,徒步巡查一次至少大半天,遇上坡地、林地交错的地方,有些角落根本到不了,违规占耕、“非农化”等行为难以及时发现。

现在,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把整片耕地“扫”一遍。高清拍摄加智能识别,违规建房、耕地改作他用等问题自动标记,“早发现、早制止”不再是口号。这种变化,正在大邑各镇(街道)普及:专业飞行队伍定时巡航,曾经靠“铁脚板”守护的耕地红线,如今有了“智慧网”的全方位加持。

解“应急之难”:让每一处险境都在“天眼”之下

在河道、耕地的日常巡查中,无人机的高效已众所周知;而在更紧急的场景里,它的作用愈发凸显。“就说地灾防治吧,以前排查山区隐患,人要爬山绕路,花大半天可能还到不了核心区域。”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建军举例,无人机却能快速升空,通过高清镜头捕捉滑坡裂缝、土体松动等细节,“安全又高效,数据实时传回,为决策争取了宝贵时间。”

应急救援中,无人机的“穿透力”更显优势。县水务局杨勇介绍,该局配备的7台无人机,涵盖巡查、测绘功能,“人到不了的河道堤防死角,无人机都能抵达,给应急处置省了不少力。”机身搭载的扩音设备,让“空中劝诫”成为现实——面对水边垂钓、戏水的人员,无人机的实时喊话既能快速传递警示信息,又能避免人员近距离接触风险。“效果挺明显,群众接受度高,防汛宣传和安全劝导效率提了一大截。”杨勇说。

雨后巡查更是无人机的“主场”。“过去人跑现场,一天最多查几公里,河道、山洪沟的水毁点、堵塞物很难查全。”杨勇解释,如今无人机覆盖范围更广,能第一时间发现河堤坍塌、渠道堵塞等隐患,“我们根据传回的画面,及时组织临时加固、疏通河道,把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今年4月至7月,成都遭遇多轮强降雨,大邑县部分区域出现道路中断、人员受困情况。“当时交通受阻,人进不去,但无人机能第一时间飞抵现场,传回被困人员位置、周边地形等信息,指挥中心据此制定救援路线,比传统方式节省了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高建军说,这种“空中侦察+地面联动”的模式,已成为应急处置的重要支撑。

无人机巡河画面。大邑县水务局供图

筑“治理之基”:从“单点应用”到“全域智能”

从水域到田间,无人机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大邑,这项技术正从“零散使用”走向“系统赋能”。截至目前,全县各镇(街道)和14个部门共有115台无人机,覆盖了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多个领域。

设备到位只是第一步,让基层人员“会用、用好”更关键。“我们组织了两次集中培训,先全员集中学理论、练操作,再到各单位面对面、手把手教,确保每个人都能上手。”高建军介绍。

当前,70名经过“专家授课+上门指导+线上答疑”培训的飞行骨干,成了操作这些“科技利器”的主力。但考虑到无人机技术迭代快,后续培训计划已提上日程。“不仅要复训巩固基础,还要教大家更先进的操作技巧,比如复杂地形的航线规划、应急场景的快速响应。”高建军解释,这既是工作需求,也是让设备效能最大化的关键。

“现在的应用只是开始,我们正琢磨怎么把无人机用得更‘深’。”高建军透露,目前已在研究无人机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比如让设备自动识别地灾隐患点、统计作物生长数据,甚至在应急救援中实现物资精准投送。

他提到,后续还将梳理各领域需求,制定更细致的应用标准。“比如,生态修复中,无人机可以定期航拍监测植被恢复情况;资源执法时,通过历史影像对比,能快速发现新增违建。”这些规划背后,是让“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更智能、更精准的目标。

如今,成都大邑县的无人机不仅是巡查工具,更成了数据采集终端。它们传回的每一组影像、每一条数据,都在“智慧监管平台”中沉淀,为县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大邑正以无人机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质变”——用科技的力量,把难题变易、把盲区照亮,让每一寸土地、每一段河道,都在精细管理中焕发新的活力。(实习生王雨欣参与采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米取得终端设备专利,提高终端... 金融界2025年7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终端设...
言短意长|我被公共场合短视频声... 在公共场合看报纸和刷短视频有区别吗? 这里面的区别大了:看报纸基本上没啥“负外部性”,但是拿着手机刷...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7月15日凌晨,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
永州冷水滩:迎峰度夏 电力使出...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王庚娣)随着夏季气温持续攀升,电网负荷不断加大,为确保供电安全稳定,国网冷水滩区...
H20“恢复销售”或仅售库存 ...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讯(记者 付静 王碧微)今年4月起受到出口限制的H20芯片有望恢复在中...
北京市怀柔区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检...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记者从怀柔区获悉,近日,该区12家医疗机构完成23台多模态智能检测仪和AI智能...
宇树科技王兴兴:人形机器将迎爆... 7月15日消息,据财联社报道,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发表主题演讲时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
宝安黄金海岸线,崛起“具身智能... 最近一个月 多个具身智能项目在深圳西部落子 2025-06-10 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落...
从“青猫神曲”到“躺平搭子”:... 全新方式,对抗疯狂世界 最近在网上冲浪,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现在躺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送货量”创新高、鲜桃首次上天... 5时34分,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晨曦中成功发射,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
桂阳大为选矿取得选矿用浮选装置... 金融界2025年7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桂阳大为选矿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选矿用...
英伟达H20解除禁售!那么RT... 目前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已确认将于7月16日出席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链博会开幕式,并...
青报集团“青报安和”医疗器械品... 7月15日,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老年生活报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医疗器械品牌“青报安和”正式亮相,同步发布...
黄仁勋: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 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天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采访时宣布两个重要进展: 美国已批准H2...
小红书总部所在地放大招!上海黄...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7月15日,正式推出,明确在杨浦、黄浦两区打造...
时空竟然是幻觉?来听诺奖得主的... 21tech·科普系列 时间、空间竟然是幻觉?万有引力那么弱,为什么我们最先察觉到它,而感受不到更强...
天舟九号对接空间站,成功送达麻... IT之家 7 月 15 日消息,北京时间 2025 年 7 月 15 日 5 时 34 分,搭载天舟...
看创新如何“链”动全球   一粒盐如何变身新能源电池?一朵棉花如何成为日用消费品?在即将拉开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
Windsurf收购大战迎来结... 一场围绕 AI 编程工具初创公司 Windsurf 的收购大战在 72 小时内迎来戏剧性结局。7 月...
量子力学史中的女性高光时刻 当现代量子力学在1920年代中期初具雏形时,这一新领域在德语中常被称“Knabenphysik”(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