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100台国产老相机拍摄100个胶卷。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经历;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最后一拍”,接下来它会重新进入社会,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或许被损坏和遗弃,但是我会努力把它拍好,写出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八十四:青岛6相机
生产年代:年。机身号:无,镜头号:无
一、相机介绍
青岛-6是一款不错的相机,但是它的快门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这款相机是青岛相机总厂在1984年引进德国爱克发相机生产线,原本就是爱克发的相机,到中国后逐步将零件国产化,最早的一批完全是爱克发零件组装,随着后面国产化提升,相机的质量也不如从前了。
这种相机当年在德国已经是淘汰的产品,但是到了中国依然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它翻起的内藏闪光灯,给人新奇又神秘,那时国产相机同世界差距很大,特别是电子方面才起步,不得不借助于国外的技术与生产能力。
这是一款完全电子程序式的快门,镜头是40/2.8的天塞结构,由于来自德国,这种镜头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这款相机成像还是不错,而且有德味的血脉,在当时不仅受人瞩目,市场上也受欢迎。
遗憾的是它的快门非常容易出问题,而且没有电就不开启,但快门依然有动静,很容易给人判断失误,很多不懂的人会不知情,而继续拍摄,直到冲洗后才发现没有曝光。
这款相机上市的价格是218元,那个时期,是青年工人的半年工资,拥有这样一台相机,也是很牛的了。
沈阳孔德峰赠送
二、拍摄情况
这种相机我在1990年才有机会接触,当时一个同事家里有台青岛-6相机,拿给我看,一时竟然不知如何操作,同传统的国产相机还是有很大区别,但是这相机拍出的照片,还是让我信服和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我玩起国产相机收藏,并一度在916上卖相机,也过手了几台青岛-6相机相机,发现它的电子方面非常爱出毛病,留到现在,可能完好的不多了。就在选择这台相机时也挑了三台我收藏的同款相机,发现都有问题,最后在朋友处找到一台有把握的相机去装胶卷拍摄。拍摄地点是辽宁阜新。
这次使用的是伊尔福胶卷,很随意的在大街上拍摄,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光线与场景。
这种相机完全是程序曝光,也不用过多的考虑曝光正确与否,而是只要对准目标,按下快门就可以了,还是非常方便的,拍摄时享受着按动快门的快感。
最主要是它的取景器特别大又明亮,这在当时的相机里还是非常少见的。
三、最后结局
这台青岛-6相机我送给了江西篁岭的“村姑”蓝馨月。这是一个美丽又踏实的姑娘。
我在2018年,同重庆的“斋主”吴老师一起来到江西婺源的篁岭景区,那时我做旅游自媒体,到处游走拍摄写作。吴老师来过几次篁岭,认识景区开旅游商品小店的姑娘蓝馨月,并约馨月姑娘给我们做模特,拍摄了一些照片。
蓝馨月是重庆人,也是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会会员,她擅长写作诗歌、散文,发表在多家报刊和网络,并出版了个人作品专辑《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一书,梁晓声老师给她的书做序《别样的青春》。
她本是文学青年,但内心是安静和执着的,后来到了江西的婺源,喜欢上了篁岭,于是在这里开办一家小店“村姑的天堂”,已经有十余年。很多到过篁岭的人都到过她的店,被她的热情所感染,对篁岭的好感也会油然而生,也留下美好印记。有很多游客和自媒体人给她拍照,写文章报道过她,称她为篁岭“最美的村姑”。
同蓝馨月结识以后,她发现我在云南做公益,就捐献了200件儿童穿的体恤衫,并邮寄到了云南的偏远山区,最后六一儿童节给孩子们的礼物,这也让我很感动,这是有爱心的善良姑娘。
我这次赠送100台国产相机(要不同品种),跨越了两个年头,已接近了尾声,可选择的相机也不多了,但是蓝馨月接到后还是非常高兴,她说要发朋友圈“炫耀”一下,然后收藏起来。老相机本是无用之物,但是遇到了喜欢它的人,也会让它的生命延伸,成为生命过往中的一段记忆。
但愿我送出的相机,都能被善待。
拍摄胶片与冲洗由沈阳孔德锋提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