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云南防艾”进行关注。
2004年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病例信息的快速传递,传染病监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2023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布局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传染病全链条、全周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那么,如何助力艾滋病防控体系建设?
信息化智慧化技术在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
1. 传染病报告自动化与智能化 传统艾滋病报告需要医生手工填写,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因为疏漏导致信息不全或不准确。通过智能监测前置软件,可从医院的电子病历中自动提取患者信息、检验结果等数据,一键生成并上传报告卡,极大地提高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
2.全病程管理支持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和治疗涉及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分散在不同医疗机构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患者全生命周期数据,不仅可提升医疗服务的连贯性,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基础。
4.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过去,由于医疗和疾控系统的 “信息孤岛”问题,数据共享困难,造成防控工作的效率降低。智慧化系统可通过打通疾控、医疗,乃至其他多部门数据通道,构建一个联动的生态系统,使艾滋病与其他传染病的防控更加高效、协同。
信息化智慧化技术应用的未来展望
到2030年,我国计划建成多点触发、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政策、技术和资源配置上全面发力。特别是对于艾滋病防控而言,随着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或将实现更加智能的早期诊断、精准干预和个性化治疗。
艾滋病防控的智慧化进程,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力量,也展示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使命与担当。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了解防控知识、参与科普宣传,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臧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