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疯”警报:1.8米巨物安全失控,新安全设计亟待出台
创始人
2025-07-03 13:41:27
0

砰!在一场热闹的展会上,人形机器人Digit前一秒还在流畅地搬运箱子,下一秒就毫无征兆地脸朝下狠狠砸在水泥地上!箱子散落一地……

敏捷机器人(Agility Robotics)的Digit,作为仓库“新员工”,本应流畅搬运货箱。

但当身高1.8米、体重65公斤的大家伙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征兆地失去平衡,而后轰然倒地,着实吓了围观群众一跳。

这一幕直观暴露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风险:人形机器人的“类人形态” 使其具备独特的安全挑战,物理不稳定性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故障下,人形机器人不仅需要对于交互物体的保护,也敲响了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安全警钟。

若人形机器人摔倒或者故障的一幕,发生在人机交互作业区,人类喉咙等脆弱部位被机械臂撞击的风险将不堪设想。

IEEE人形机器人研究组主席Aaron Prather指出关键差异:传统工业机械臂遇险可紧急断电停摆。但对靠动力维持平衡的动态稳定人形机器人可能很难接近按下急停键。此前不少实验室传出的视频都显示,在机器人出错过程中,人类很难去控制它们。

“即使按掉急停键,结果可能是它直接砸向你,风险更大。”Agility Robotics CTO Pras Velagapudi 也警示认为:金属轻微碰撞人体脆弱部位,后果也可能很严重。

当人形机器人动态性能越来越强,趋于人,甚至超越人类,我们也应该开始考虑安全策略的革新。

正如有专家提到,“如果不做规范,未来让人形机器人突然断电,相当于把人打晕直接撂倒!”

安全是永恒的命题

当前,养老新政出台,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养老的重要支撑。

但老年人现阶段可能并不需要80kg的强壮守护。

因为当机器人从受控仓库走向医院、养老院或家庭,安全挑战陡增,盲目场景迁移会造成风险升级。

人形机器人的风险远不止物理碰撞。深层挑战是超越物理的意识隐患。

尤其是服务于弱势群体(老人、儿童)时,若机器人无法营造安全感,其交互可能造成深层次的伤害。例如老人害怕被人形机器人抱住,有恐惧感,可能会扭动,造成多个次生风险。

人类天然会对类人形态机器人产生情感投射,外观与功能的错位也可能引发信任危机。例如现阶段,部分机器人具备类人外观却只有基础功能很容易造成用户对人形机器人概念失望。

有专家类比:“自助结账机是机器,你对此没有额外期待。若它形似店员却只会复读指令,用户必生厌恶。”

目前,人形机器人正陷入拟人化陷阱:IEEE的一份报告就警示道:人类极易将人形机器人拟人化,导致高估其能力和低估其风险。

用户中心设计师Greta Hilburn的研究更显示,公众对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表情识别、手势、语音、触觉)的期望远超当前技术水平。这种期望落差会引发挫败感,在涉及情感支持(如养老、陪护)的场景尤其危险。

目前,国内有地区出台政策,让企业尝试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落地基于具身智能的人形等保姆式养老护理机器人,但这种共享空间更需高效的人机交互和安全机制。

因为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虽有指示灯,但在嘈杂环境,或面对多个人类时展现的处理能力远远不够。例如语音提示易被淹没,意图传达不清将导致混乱甚至事故。人机协作目前仍需要更优的沟通界面和交互机制。

正如IEEE 报告呼吁:在人形机器人渗透医疗、教育、养老等敏感领域前,需通过 “动态平衡安全规范”“人机交互协议”“心理影响评估” 等多维度标准,为技术发展装上 “安全护栏”。

在有监控的结构环境中尝试落地,小步快跑迭代,摸索出共性特点和规律,或许才是目前养老人形机器人进入市场的可靠路径。

进一步优化安全的举措与思考

IEEE 团队就提出建议,人形机器人应该抛弃“人形”标签? 放弃以形态定义,而是转而根据能力、行为、预期用途建立分类体系。

标准组织ASTM International 与 ISO 等机构也正尝试推动新标准制定:ISO 工作组提出 “主动控制稳定性” 机器人的安全框架,覆盖波士顿动力 Spot 四足机器人与 Atlas 双足机器人等,强调“目标标准化而非实现方式固化”。例如,刹车逻辑不限制具体技术路径,但要求机器人在异常时必须通过缓冲机制(如减速、肢体支撑)避免倾倒。

为应对倾倒风险,部分厂商已经开始探索新规则。例如Agility已经为Digit设计了急停新机制:感知到人靠近时,并非粗暴断电,而是尝试平稳减速、放下负载,甚至进入低姿态支撑状态后再关机。

虽然业界已经认识到,人形机器人需要侧重物理防护与故障缓冲,如在紧急制动时优先保护操作人员,但波士顿动力安全主管费德里科·维森蒂尼(Federico Vicentini)同样强调,如避免碰撞、稳定停机等规则、安全目标需统一,但实现路径可多样,因为需为创新留空间。

设定安全底线, 核心目标是建立普适的最低安全标准。专家解释:标准并非限制创新,而是明确制造商、监管者、用户各方对“安全”的共识底线。因为不同场景可有差异标准,但基础原则需确保公众能预判人形机器人行为,但试图制定通用标准可能会带来挑战。

IEEE在报告中也承认,在全球技术快速迭代、厂商众多的背景下,制定完美标准极难。“让所有参与者同样‘不满意’,可能已是现阶段的最佳平衡。”

这使得IEEE探索的标准中,有类似强制要求“外观 - 功能一致性”的要求:如医疗辅助机器人若设计为类人面孔,必须具备基础情感交互能力,否则需采用非人形外观。

结语:安全,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Digit的“摔倒”并非偶然,它揭示了人形机器人融入人类环境的必经考验。

物理稳定、有效沟通、情感适配、场景适配——每一环都关乎安全底线。

标准制定虽难,却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当“钢铁同事”与“机器护工”日益临近,我们需要思考,是否已准备好,为它们划定清晰且可靠的安全边界?

机器人大讲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网确山县供电公司:数智化赋能... 大象新闻记者 周文德 通讯员 鲁茜 陈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8月18日,国网确...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持续进化...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
深圳企业发布全自动AI血管介入... 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发布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深圳8月19日电 (王星)近日,深圳睿心智...
大模型如何推理? 所有学LLM的人都要知道的内容。 这可能是对于大语言模型(LLM)原理最清晰、易懂的解读。 前段时...
第29期“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课堂... 地震测试中心 -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课堂- 8月16日下午,由上杭县慈善总会主办、上杭县图书馆、迈科机...
用大模型做支点 银行从数字化到... “银行正经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新一轮跨越,大模型和智能体就是最佳跳板。 有多少人知道,我国银行手工记...
原创 鱼... 8月19日正值“中国医师节”,南京南站内一场以“健康致敬体育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快闪活动吸引众多旅客驻...
全红婵卖土鸡蛋?央视曝光真相 据央视新闻8月18日报道: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克隆”特定人物声音已实现“一键式”操作,同时也带来了...
AI浪潮汹涌 全球电网升级需求...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文嫣)近日,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报告称,美国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升...
“人工智能+汽车”创新大赛等你... 人民网南宁8月19日电 (付华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迎来智能化变革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
致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 金秋送爽,硕果满枝;医者荣光,薪火相传。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曲靖市卫生...
奥运冠军带货土鸡蛋?总台曝光A...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婵宝,今天有事请大家帮忙。婵妹就想着帮助妈妈,让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同时把老...
太牛了!疯狂吸金的赛道 在突破3700点之后,A股主要指数迎来震荡,但CPO、人工智能板块却无惧调整,成为今日领涨力量之一。...
美机科技取得缝纫机传动结构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美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缝纫机...
央企加力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正式发布首批40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推进“国资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
欣安建材取得一种玻璃划痕探伤装...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芜湖市欣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AI搜索时代:当机器成为“首席... 你是否也已养成这样的习惯? 清晨,李小姐拿起手机,准备为周末的家庭旅行选择一家酒店。过去,她会打开手...
雄安的这个车间,每年出货上亿颗... 一卷卷黑色载带滑过自动化设备,金属吸嘴灵活地从载带凹槽中吸出一颗颗芯片,精准地放入测试槽;镀金探针如...
【2025数博会】勇闯数字蓝海... 今年8月28日至30日,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
淘宝灰度测试“AI万能搜”新功... 8 月 19 日消息,今天小雷打开淘宝准备闪购一杯咖啡的时候,发现搜索页多了个“AI万能搜”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