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疯”警报:1.8米巨物安全失控,新安全设计亟待出台
创始人
2025-07-03 13:41:27
0

砰!在一场热闹的展会上,人形机器人Digit前一秒还在流畅地搬运箱子,下一秒就毫无征兆地脸朝下狠狠砸在水泥地上!箱子散落一地……

敏捷机器人(Agility Robotics)的Digit,作为仓库“新员工”,本应流畅搬运货箱。

但当身高1.8米、体重65公斤的大家伙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征兆地失去平衡,而后轰然倒地,着实吓了围观群众一跳。

这一幕直观暴露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风险:人形机器人的“类人形态” 使其具备独特的安全挑战,物理不稳定性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故障下,人形机器人不仅需要对于交互物体的保护,也敲响了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安全警钟。

若人形机器人摔倒或者故障的一幕,发生在人机交互作业区,人类喉咙等脆弱部位被机械臂撞击的风险将不堪设想。

IEEE人形机器人研究组主席Aaron Prather指出关键差异:传统工业机械臂遇险可紧急断电停摆。但对靠动力维持平衡的动态稳定人形机器人可能很难接近按下急停键。此前不少实验室传出的视频都显示,在机器人出错过程中,人类很难去控制它们。

“即使按掉急停键,结果可能是它直接砸向你,风险更大。”Agility Robotics CTO Pras Velagapudi 也警示认为:金属轻微碰撞人体脆弱部位,后果也可能很严重。

当人形机器人动态性能越来越强,趋于人,甚至超越人类,我们也应该开始考虑安全策略的革新。

正如有专家提到,“如果不做规范,未来让人形机器人突然断电,相当于把人打晕直接撂倒!”

安全是永恒的命题

当前,养老新政出台,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养老的重要支撑。

但老年人现阶段可能并不需要80kg的强壮守护。

因为当机器人从受控仓库走向医院、养老院或家庭,安全挑战陡增,盲目场景迁移会造成风险升级。

人形机器人的风险远不止物理碰撞。深层挑战是超越物理的意识隐患。

尤其是服务于弱势群体(老人、儿童)时,若机器人无法营造安全感,其交互可能造成深层次的伤害。例如老人害怕被人形机器人抱住,有恐惧感,可能会扭动,造成多个次生风险。

人类天然会对类人形态机器人产生情感投射,外观与功能的错位也可能引发信任危机。例如现阶段,部分机器人具备类人外观却只有基础功能很容易造成用户对人形机器人概念失望。

有专家类比:“自助结账机是机器,你对此没有额外期待。若它形似店员却只会复读指令,用户必生厌恶。”

目前,人形机器人正陷入拟人化陷阱:IEEE的一份报告就警示道:人类极易将人形机器人拟人化,导致高估其能力和低估其风险。

用户中心设计师Greta Hilburn的研究更显示,公众对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表情识别、手势、语音、触觉)的期望远超当前技术水平。这种期望落差会引发挫败感,在涉及情感支持(如养老、陪护)的场景尤其危险。

目前,国内有地区出台政策,让企业尝试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落地基于具身智能的人形等保姆式养老护理机器人,但这种共享空间更需高效的人机交互和安全机制。

因为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虽有指示灯,但在嘈杂环境,或面对多个人类时展现的处理能力远远不够。例如语音提示易被淹没,意图传达不清将导致混乱甚至事故。人机协作目前仍需要更优的沟通界面和交互机制。

正如IEEE 报告呼吁:在人形机器人渗透医疗、教育、养老等敏感领域前,需通过 “动态平衡安全规范”“人机交互协议”“心理影响评估” 等多维度标准,为技术发展装上 “安全护栏”。

在有监控的结构环境中尝试落地,小步快跑迭代,摸索出共性特点和规律,或许才是目前养老人形机器人进入市场的可靠路径。

进一步优化安全的举措与思考

IEEE 团队就提出建议,人形机器人应该抛弃“人形”标签? 放弃以形态定义,而是转而根据能力、行为、预期用途建立分类体系。

标准组织ASTM International 与 ISO 等机构也正尝试推动新标准制定:ISO 工作组提出 “主动控制稳定性” 机器人的安全框架,覆盖波士顿动力 Spot 四足机器人与 Atlas 双足机器人等,强调“目标标准化而非实现方式固化”。例如,刹车逻辑不限制具体技术路径,但要求机器人在异常时必须通过缓冲机制(如减速、肢体支撑)避免倾倒。

为应对倾倒风险,部分厂商已经开始探索新规则。例如Agility已经为Digit设计了急停新机制:感知到人靠近时,并非粗暴断电,而是尝试平稳减速、放下负载,甚至进入低姿态支撑状态后再关机。

虽然业界已经认识到,人形机器人需要侧重物理防护与故障缓冲,如在紧急制动时优先保护操作人员,但波士顿动力安全主管费德里科·维森蒂尼(Federico Vicentini)同样强调,如避免碰撞、稳定停机等规则、安全目标需统一,但实现路径可多样,因为需为创新留空间。

设定安全底线, 核心目标是建立普适的最低安全标准。专家解释:标准并非限制创新,而是明确制造商、监管者、用户各方对“安全”的共识底线。因为不同场景可有差异标准,但基础原则需确保公众能预判人形机器人行为,但试图制定通用标准可能会带来挑战。

IEEE在报告中也承认,在全球技术快速迭代、厂商众多的背景下,制定完美标准极难。“让所有参与者同样‘不满意’,可能已是现阶段的最佳平衡。”

这使得IEEE探索的标准中,有类似强制要求“外观 - 功能一致性”的要求:如医疗辅助机器人若设计为类人面孔,必须具备基础情感交互能力,否则需采用非人形外观。

结语:安全,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Digit的“摔倒”并非偶然,它揭示了人形机器人融入人类环境的必经考验。

物理稳定、有效沟通、情感适配、场景适配——每一环都关乎安全底线。

标准制定虽难,却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当“钢铁同事”与“机器护工”日益临近,我们需要思考,是否已准备好,为它们划定清晰且可靠的安全边界?

机器人大讲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马帅莎 刘鑫蕊)北京时间7月3日17时3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
抖音流量增长秘籍:揭秘内容创作... 在抖音的浩瀚视频海洋中,你是否曾好奇,为何某些视频总能轻而易举地跃上首页,而你的精心之作却似乎被淹没...
“座上宾们”如何助广西补课? 两天前(6月30日),何鸿燊之子、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何猷君再次现身广西南宁。 他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雷军回应友商“截胡”YU7 7月2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返场直播。 对于小米YU7上线即爆单的情况,雷军表示,“...
推理AI致命弱点,大模型变「杠... 新智元报道 编辑:peter东 英智 【新智元导读】DeepMind新研究揭示了当与推理无关的想法...
阿里与荣耀进一步深化AI生态领...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 冀文超)7月2日,荣耀全新年度折叠旗舰手机荣耀Magic V5正式发布...
原创 上... 上海电视节的开幕,不仅仅是主要论坛的热闹场面,张江科学会堂的场馆也同样热闹非凡。作为年度影视发布的重...
原创 荣... 很多网友说荣耀没有什么性价比手机,性价比是什么?安兔兔将其定位为性能和价格之比,不过买手机不能单看性...
君乐宝再登全球独角兽榜:科技创... 近日,胡润研究院在广州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全球共有1523家企业上榜,中国以343家企业上...
开启预售!重庆造机器狗“哮天”... 2025年全国两会, 一只“桌面机器狗”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这款名为“哮天”的机器狗 不仅像小狗一...
总规模100亿元 湖北省人形机... 7月2日,经济观察网从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获悉,近期,湖北省财政厅依托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
企业出“智”招 重塑信息处理范... ▲郭才让当智在办公桌前工作。 ▲视途科技团队在会议室讨论相关方案。 “陕西考生500分,物化生组合...
威孚高科取得具有PTC加热器的... 金融界2025年7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具...
安徽电信华为联手突破:创新技术... 安徽电信与华为携手,在合肥市中心城区取得了5G网络建设的重要进展,成功部署了首个城区2.1GHz频段...
江苏捷舟工程机械取得平板夯搬运... 金融界2025年7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捷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平板...
“五证连发”加速跑!上海超导新... 作为我国高温超导材料的技术引领者,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导)自研和制造了生产线,...
博林照明申请LED灯自动贴条机... 金融界2025年7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西省博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L...
原创 美... 最近几年,全球科技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成了各大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 无论是...
江苏晶典取得卡装式LED球泡灯... 金融界2025年7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晶典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卡装...
扎克伯格晒出AI超级团队名单,... 硅谷最近爆出重磅新闻:meta在短短一周内挖走了OpenAI至少八位核心研究人员,涵盖多模态、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