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配套智能制造车间 |
随着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通车运行,为南川打开了融入全国高铁经济圈的新通道,也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了加速度。交通更加通达,动能更加澎湃,南川“先进制造业”增长极的发展蓝图正愈发清晰。
以产业重塑结构、以项目驱动动能、以数智激活活力、以服务培厚土壤,先进制造业在这里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数据显示,2024年南川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85.3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位列主城都市区第4,全市第7。一个产业更聚、链条更实、活力更强的渝东生态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产业跃升驱动强
引育并举提质效
高铁开通带来的是更快的速度,也是更大的可能。走出南川北站,便是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智能制造车间里,机械臂协同作业、零部件精准组装,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轻量化车身系统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发往多家整车企业。这是南川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川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方向,立足自身优势,按照“一园四组团”布局(即龙岩组团、水江组团、南平组团、大观组团),围绕“332”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绿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现代中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区“332”重点产业产值达到202.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9%,成为南川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其中,现代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先进材料产业增长78.3%,展现出澎湃的发展动能。
招商引资,是塑造先进制造业增长极的“起手式”。南川精准锁定产业细分赛道,新签约制造业项目39个,协议引资251亿元。以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为例,当前南川已形成由铝器时代、北固精密、循环科技等企业组成的“轻量化车身—标准件—动力系统”产业链条,并成功创建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产业平台能级不断提升。页岩气综合利用、LNG加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布局;工业园区大观组团获评5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南川正以清晰的产业脉络、持续的项目牵引,推动制造业从“有”向“优”跃升,挺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
数智赋能增动力
转型升级提韧性
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新质生产力。走进鸿路钢构智能工厂,一张图纸从下单到投产,智能数控平台全程自动匹配工艺路径、排产计划,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数字化。这座获评市级智能工厂的车间,正是南川“智改数转”战略成果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南川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2024年完成技改投资40.8亿元,其中“智改数转”项目投入15亿元,占比36.7%。对30家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咨询诊断,遴选20家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累计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11个。
不只是“智”的改造,更有“绿”的跃升。南川持续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对13家重点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水平评估、节能诊断、节能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对全区1451家企业开展集中摸排整治,淘汰落后工艺设备9台。铝器时代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金鸿纬等6家企业创成市级绿色工厂。
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17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1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107家。推动方略精控、赛纳科技、捷尔博模具等8家企业成功进入整车企业一级配套体系,以点带链、以链聚群,助力南川打造“创新强、质量高、韧性足”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梯度培育聚势能
精准服务促成势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工业企业的“单打独斗”,更离不开系统性的生态打造。在南川,企业从“初创”到“专精”,从“专精”到“升规”,再到“小巨人”,每一步背后,都有一整套梯度培育机制作为支撑。
为激活企业发展潜力,南川区建立了以“梯度培育库”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成长体系。2024年以来,南川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2家,累计贡献产值约15亿元、增加值约3.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6家。为确保企业“应升尽升”,南川对每一家拟升规企业逐企建档、分类施策,安排专人跟踪指导,强化税务、电力、货运、融资等多维度数据监测,确保数据达标、及时申报、顺利入统。
不仅如此,南川区还通过政策叠加、金融赋能,精细化服务企业发展所需。发放技改专项贷、抵押增值贷等金融产品6500万元,惠及企业10余家。在配套服务方面,围绕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目标,同步布局建设园区人才公寓,已投用的1299套拎包入住房源集中落位园区核心区域,功能完善、服务精细,助力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为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营商环境也是“增长极”的软实力。南川全面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改革,为企业降低用能成本1000余万元,惠及企业120余家;全年保障工业用电13.6亿度、用气33774万立方米;累计建成5G基站1805个,实现重点区域网络深度覆盖。一张政策与服务的“软网”,正与产业项目的“硬网”同步编织,构建出南川制造业快速成长的最优生态。
从产业集聚到技术跃升,从项目招引到服务保障,一条从“制造”向“智造”的发展路径已在南川清晰可见。未来,随着渝厦高铁的通车运营,南川与沿线城市的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将更加高效。企业将在更辽阔的坐标中激荡活力,产业将在更宽广的链网中竞相奔涌。乘着高铁时代的东风,一个承载新质生产力、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渝东生态新城,正从金佛山下阔步走来。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