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猎鹰9号爆炸,马斯克的“至暗时刻”
创始人
2025-06-29 11:21:11
0

今日6月28日

一枚身价数千万美元的火箭,在佛州晴空下炸成碎片。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不到百元的零件——听起来像个笑话,但这是真事。
文|潇湘倦客

安静的倒计时,谁也没料到这一幕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早上。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天气不错,风平浪静。猎鹰9号火箭静静地立在发射台上,白得像新擦的骨头。它身后的工程塔已经脱离,只剩一道细长的金属支架牵着它跟地球的联系。距离发射还有不到一分钟,指挥中心里没人说话,大家盯着控制屏幕上的红字倒计时。有些人甚至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3、2、1……点火!”

伴随底部一声震响,猎鹰9号喷出一束耀眼的烈焰,像利箭般冲向天空。短短几十秒,它就消失在大气层边缘,只在直播屏幕里留下一道白色尾迹。

马斯克那天在加州总部,身边没几个人。他拿着一杯快凉的咖啡,坐在操作大厅最边角的位置,目光直勾勾盯着屏幕,几乎没动一下。

可就在火箭升空后第139秒,意外突然降临。一级与二级火箭刚完成分离,画面里猎鹰9号的身躯忽然一震,像被什么击中了,紧接着,就在数十公里高空中炸裂成一团耀眼的烟火。空中碎片四散,火光掠过镜头,直播画面断了一瞬,再恢复时,控制室里一片死寂。没有人说话,只有仪器发出单调的“嘶嘶”声,记录着数据骤停前的最后一秒钟。

SpaceX只发了一句话:“我们失去了火箭。”

爆炸不到半小时,SpaceX通过官方账号发布简短声明:

“我们失去了火箭。”没有解释、没有道歉。

NASA几分钟后也发布消息:“CRS-7任务失败。”

这意味着原计划运送给国际空间站的2500公斤物资,包括食物、水、氧气、科研设备,全部在空中化为乌有。

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天正是SpaceX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44岁的生日。一场盛大的太空庆生即将上演——然而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马斯克随后发了条推文,语气一如既往地冷静:“初步分析为氦罐氧压异常增长,结构可能出现破裂,调查还在进行。”

更令人惋惜的是,还有一批做细胞老化研究的实验样本也随之毁灭,原本打算进行60天在轨实验,结果还没上天就归零。据后来泄露的一段内部音频,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在当晚收到失败消息后,没有说一句话。他们各自关掉了手里的终端屏幕,舱内一片沉默。

不是软件崩了,是人太自信了

SpaceX随后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由来自NASA、FAA、洛克希德以及SpaceX内部的34名工程人员组成小组,深入分析故障源头。

经过三周的紧张调查,SpaceX在7月20日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揭开了事故的真相:

火箭第二级的一个氦气罐固定支架断裂了。这根支架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它正好承受着巨大压力。设计规格要求它能承受4500千克的外力,但在实际飞行中,不到900千克的负载就导致其断裂。一旦崩断,就像扯掉了整个燃料系统的心脏。

原来SpaceX为了轻量化,采用了一种碳纤维缠绕的不锈钢支架结构,本意是创新,结果在极端高压低温条件下,这个支架提前断裂。断裂后氦气罐在巨大浮力作用下上浮,撞击液氧箱内壁导致泄漏。高压氦气涌入液氧箱,使其压力急剧升高,最终引发爆炸。从异常出现到所有信号消失,整个过程仅持续0.893秒。

这次事故给SpaceX带来了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SpaceX从2002年创业以来节节高升,猎鹰9号几乎成了低成本航天的代名词。但那一天,现实泼了一盆冰水。

媒体冷眼,信仰开始动摇

事故发生后,全球媒体迅速反应。《连线》杂志写道:“科技狂人马斯克第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卫报》的评论更犀利:“太空不是硅谷,不能靠‘修复bug’应对爆炸。”社交媒体上,有人力挺SpaceX:“私营航天的路不可能没有坑,犯错、复盘、继续前进。”但也有网友质疑:“这是几千公斤物资、三个宇航员的依赖,不是更新失败的APP。”

事故并没有压垮SpaceX,反而成了他们最痛的一次“成年礼”。仅过了不到半年,SpaceX就再次发射了猎鹰9号。这次,没有直播,没有炒作。只有一帮工程师站在发射室里,安静地完成每一道检查流程。最终,火箭顺利将11颗卫星送入轨道。

接下来的几年,SpaceX陆续实现了第一级火箭海上回收、自动化回收平台、星舰原型机测试等关键突破。而这些,几乎都能追溯到那次爆炸之后。

结语

2015年6月28日,对SpaceX来说,是一次创伤;对整个航天产业而言,是一个问号。

猎鹰9号那一天没能飞向太空,却让人类对“低成本航天”的狂热降了温,也让科技创业者重新认识到了工程学的边界。

今天的SpaceX火箭上,每个支架都经过严格测试。每一次成功回收,都是对当年坠入大西洋的那枚“猎鹰”最好的告慰。

————☀本文完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欢迎订阅、点赞、转发、收藏、留言、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钢铁行业遇上AI,会擦出怎样... 眼下,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加速席卷各行各业,催生出各种新模式、新变化。当钢铁行业遇上AI,又将擦出怎样的...
墨提斯科技取得轴承水冷却结构专...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墨提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轴...
英伟达对华新芯片曝光:基于Bl...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复售的H20陷入安全风波后,英伟达被爆面向中国...
鸿蒙5在政务民生等领域加速规模... 本报记者 贾丽 2025年,随着搭载HarmonyOS 5(以下简称“鸿蒙5”)的旗舰产品nova1...
日韩研制新型晶体能自主“呼吸”... 科技日报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刘霞)由韩国釜山大学与日本北海道大学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具...
技术应用 | 基于小参数大语言... 文/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陈诚 何瑞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方面取得了快速发...
奋达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奋达科技(00268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数字中国“十四五”交卷:算力全... 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形机器人? (来源:CGTN) 转自:CGTN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形机器人?】2025年...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监控易一体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监控易一体化运维解决方案 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这股浪潮期间,企业面临着为数不少...
原创 技... 2025年8月15日,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火箭的发射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发生在SpaceX星舰第5次试...
OpenAI已在研发GPT-6... 8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GPT-4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OpenA...
魅族22三证齐全,真机外观流出 今日,博主@数码闲聊站 发文透露,魅族22已经三证齐全,静待上市。 “魅族22三证齐全了,支持80W...
Geekbench数据库出现R... Geekbench数据库中出现了两条关于AMD Ryzen 5 9500F的跑分数据,两条数据应该是...
索尼INZONE电竞外设新品发... IT之家 8 月 20 日消息,在电竞外设市场,赛睿、雷蛇和罗技等品牌早已占据一席之地。如今,索尼带...
原创 红... 6 月 16 日,Redmi 官方正式宣布年度旗舰 K80 至尊版及首款小尺寸平板 K Pad 将于...
美的空调低温补贴至高6399元... 【CNMO科技消息】近日,美的空调在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举办2026年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鲜净感空气...
欧阳平凯院士铜像在南工大揭幕 本报讯 (谢诗涵 杨芳) 8月16日,适逢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80周年诞辰纪念日,南京工业大学...
美团滴滴巴西外卖市场干仗揭秘:... 新闻背景: 滴滴的99Food和美团的Keeta在快速增长的食品配送市场上就标识和商业策略展开对簿公...
链家用上了上海电信“AI督导员... “智云上海”助力链家开启智慧门店新范式 作者/ IT时报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在城市的大街小...